【国际锐评】这场记者会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1 14:23:12

  “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不少外媒将中方这一表态提拎出来,作为中国外交的宣言。这也是读懂中国给世界带来稳定性的三个维度。

  和平是首要大事。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巴以局势升级,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作为一个将和平刻在基因里的大国,中国不仅希望自己安全稳定,也积极为世界和平奔走。2023年,从推动沙伊两国握手言和,到斡旋乌克兰危机,再到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巴以问题的第2712号决议,很多人感叹,维护和平,中国为什么“能”?

  本次记者会上,中方道出了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那就是坚持不干涉内政、坚持政治解决、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标本兼治。这“四个坚持”是中方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智慧。英国《卫报》称,中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激发了关于结束战争方式的创造性思考”。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当前,某些西方大国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加剧了世界动荡。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上,大国负有关键责任。记者会上,中方谈到了中美、中欧等 大国关系问题。无论是对美方打压中国的连环四问,还是以“红黄绿灯同时亮起”比喻欧方对华定位的自相矛盾,中方的表态坦率真诚;诸如“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应当成为中美双方的共同遵循和努力方向”“只要中欧互利合作,阵营对抗就搞不起来”的表态,值得相关国家认真思考。

  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中方的回答是: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是中方倡导的全球治理方案,符合时代发展大势,反映了“全球南方”的共同心声。基于这个方案,就不能有的国家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也不能搞阵营对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而要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这么说,也早就这么做了。十年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公共产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从2023年推动金砖国家扩员,到2024年主办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中方的努力,推动“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气象。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面对当前全球发展动能不足、个别国家搞“脱钩断链”,中国坚定表示,必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本次记者会上中方宣布,自3月14日起,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六国试行免签政策,传递出积极开放的信号和决心。

  2023年,中国以5.2%的增速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中国牌”发动机依然强劲。目前,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国家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外商投资收益率居全球前列。中国式现代化正在造福全球,充满机遇的中国不应错过。

  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是中国的心愿,也是担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各国越发感受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国“稳定器”的不可或缺。2024年春天,中国两会上传出的讯息,给世界带去春意,推动世界稳下来、好起来。

  “尤其是那些销量较低的新势力,头部企业降价后,这些车企的车型竞争力就会下降,跟随降价,才能维持销量,以换取增长的可能。”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中新经纬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吃过苦、受过累,最能理解农民需要什么。我退休后再创业,带领乡亲们富起来,觉得无比甜蜜。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意义就在这里。”王友国说。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70多年后,卢庆贻在接受采访时仍能一字不差地背完整段电文。衡阳沦陷后,不少阵亡中国士兵遗体暴露于野,长时间没得到安置。抗战胜利后,包括卢庆贻在内的60多名第十军士兵赶到战场,用4个多月时间收集了3000多具阵亡将士遗体,全部合葬在衡阳城郊张家山一带。卢庆贻的儿子说,近些年父亲还曾和他一起去过张家山,“父亲给我讲当年这一带的情况,回忆当年的故事。”1946年,卢庆贻回到老家务农,再也没有出去。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显示,过去两年,美国的肆意制裁引发了叙利亚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2021年,叙利亚货币贬值近80%;2022年,叙利亚遭遇恶性通货膨胀,基本商品价格飙升,通胀率一度接近140%,贫困率达到前所未有的90%。

  中老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是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以来,凭借铁路运输“运载能力强、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的特点,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快速发展。

  台湾一般被称作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出口占整体GDP比重达六成以上。期望新的一年以潜力较有限的内需增长抵挡出口衰退、支撑整体经济,显然难度太大。况且,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的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CCI)调查显示,去年12月份,该指数已连续第4个月下滑(降至59.12),为2009年10月以来新低。

明治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