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多措并举 促进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

来源: 台海网
2024-06-12 12:22:00

  “多亏学校、老师的推荐,我成功签约了!”化工与材料学院2024届毕业生张世坤说,“四年来,学校不仅为我提供了资金的帮扶,更为我成功就业付出了很多。还记得刚开始找工作屡屡受挫,学院老师、辅导员给我推荐工作岗位,帮助我缓解压力,指导我修改简历,能顺利就业和老师的陪伴帮助密不可分。”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慧介绍说,学院一共有68名重点群体学生,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是就业观念迷茫,也有的是就业心理压力比较大,学院按照“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的要求,积极开展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共推荐了500余个岗位,近半数的学生成功就业。王慧表示,能够为学生提供这么多的匹配岗位,也得益于学校“校—院”两方联动, “部门—学院”双线推进的政策。

  据介绍,天津科技大学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协调推进“上下一盘棋”,通过校领导挂点学院、机关部门联系学院的举措,切实落细包干责任制,将就业主导与主体紧密绑定,同时将就业帮扶纳入了就业考核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

  此外,为全面加强“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建设,2024年3月,该校依托就业信息网上线了“一生一册”动态跟踪档案功能。“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我们为学生建立了“生活资助—学业激励—就业帮扶”全过程服务链。由帮扶责任人持续摸排、掌握动态就业状况,记录就业进展‘动态账’。近期,我们研发上线的实时记录平台,实现了实时能记录,周周有播报,人人有追踪,事事有跟进。” 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静介绍说。

迎着温暖的路灯光

  2004年12月12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13名队员驾驶4辆雪地车,拉着100多吨的物资,开始了中国第4次南极内陆考察。他们克服了高寒、缺氧、运输等种种困难,经过近40天的艰苦跋涉,找到了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 A。“人类不可接近之极”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中国人的足迹。

  说这些话时,高伟有十足的底气:他先后14次在该市的消防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还编写出33种消防特种器材的操作使用手册,自主研发了4项消防灭火救援器材。21年来,高伟参与的灭火救援达70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970人。

  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中华儿女的坚强后盾。据外交部介绍,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在全球有280多个驻外使馆和领事机构为海外公民提供领事服务,12308应急热线24小时为海外公民提供协助。疫情发生以来,驻外使领馆持续向海外同胞发放“春节包”“健康包”,通过“春苗行动”协助460多万海外中国公民接种疫苗。

  南极内陆的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最具科学研究价值。彼时,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在冰点建立了东方站,法国与意大利在磁点联合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只有高点无人问津,因为那里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随着中山站的建成,我国逐步开展了进军南极内陆腹地的新探索、新征程。

  苏健:企业家办企业,不但要懂经营,更要懂环境。但如何才能准确地理解环境变化,不仅需要来自一线企业家的直观感受,还需要专业权威的解读指引方向。

赖益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