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法发文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01 00:58:33

  中新社北京5月 30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30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意见共计42条,分别从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推动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实质化等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意见提出,精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准确把握和判断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导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等,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依法惩治,确保司法公正。

  最高法还在30日发布5件指导性案例,涉及学生霸凌、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违法向未成年学生售酒、婚内监护权、隔代探望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是最高法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表示,本批案例效力位阶较高,各级法院应当参照案例,切实做好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工作。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梁晓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铁伟10日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独家表示,将推动具名通报社会公众对法律草案意见的做法延续下去,此举意在向参与立法的公民表达感谢。

  据报道,泽连斯基向蒂默曼斯介绍了乌克兰能源系统被俄罗斯袭击后的现状以及乌克兰过冬所需的援助情况。泽连斯基强调,作为重建乌克兰能源系统的一部分,乌将致力于推进绿色项目,并做好准备成为欧洲现代绿色能源枢纽之一。

  由于好多真迹越来越无法公开展示,临摹复制便成为唯一让文物继续流传的方式。个别精致的临摹作品甚至被称为“第二文物”。但由于手工临摹绘制工序繁琐费时,所以好多古代书画还是靠高科技扫描或高清拍照后,用电脑在宣纸绢布上喷涂。欣赏这类被称为高仿的复制品当然“如见真迹”,但与手工临摹相比,视觉感、触觉感、线条感、笔墨感、清晰度等方面相去甚远,甚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几个月下来,原本经常吵监闹号的唐某东变得愿意和郭宏研聊家常。得知唐某东妻子无业,孩子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疾病,郭宏研以此劝说他要靠干正经事负起家庭责任,成为妻儿的支柱。亲情力量的“助攻”最终让唐某东改变了态度,下决心取出铁丝。

  “反正不知天命也得往下过是吧。其实这是两千年前的人们的一种标准,我觉得现在其实50岁也不见得会知天命,因为这个天命可能比过去更复杂,所以我觉得还是那么过,反正继续原创,多写歌、多演出。”

  “工资是大部分劳动者的主要生活来源,确立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主要用于确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能够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说。

蒙孟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