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新型储能抢装潮有望提前到来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7 07:53:34

  证券时报 记者 朱听武

  6月5日,2024(第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开幕,大会以“聚焦储能发展,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展会邀请了国网、华能、华电、大唐、国家电投、三峡、中核汇能等全国近300家企业参展,获得广泛关注。

  此外,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6月7日召开,大会将就聚焦储能行业现状和机遇、更好地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提出发展建议,并将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我国新型储能的新技术可谓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整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不同技术路线项目持续落地。5月31日,全球首个100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青海格尔木鲁能50兆瓦/1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正式投运;5月11日,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内首个10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江苏如东全国首个100兆瓦时重力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届时中国重力储能也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新型储能抢装潮

  有望提前到来

  2020年~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平均年增速达到136.3%。2023年新增投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今年“新型储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去年一季度末增长超210%。专家预计,今年我国新型储能的总装机容量将再翻一番。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预计,未来两年,新增储能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将超额完成目前各省的规划目标。理想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13.9吉瓦,2024年~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7.1%,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吉瓦。

  2023年,我国共发布653项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政策60项。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价,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各地方加快部署步伐,抢占新型储能制高点。新疆已批复新能源配建的储能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另外还批复了两批次独立储能规模约1100万千瓦,预计未来五年平均每年有超过300万千瓦的增量。云南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新型储能200万千瓦以上,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并将首批建设19个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展望未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下,新型储能抢装潮有望提前到来。

  机构看好15股

  今年业绩增长

  金盘科技是一家新能源电力系统配套提供商,专注于干式变压器系列、储能系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和一季报来看,公司受新能源产业带动,整体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伊戈尔积极规划海外产能有望加速出海。2023年公司完成巴拿马电源的开发等,成功从原来的核心部件拓展到成套设备。

  (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 周靖宇/制图)

责任编辑:凌辰

  湛江汇富海洋科技公司从2016年时候一个深海网箱起家,发展到现在的99个深海网箱和形成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渔业企业,年产值近亿元。该公司负责人邹承峰称,在湛江打造“年鱼经济”的政策利好下,过去的一年,金鲳鱼产量高、价格好,无论是养殖还是加工,都有着不错的效益。

  2月2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专家王登凤告诉红星资本局,并未听说有公立医院捆绑销售体检项目。

  这朵雪花的故事还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印记。在仪式现场,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带来了兔年最新推出的“兔墩墩”。她说,冬奥元素不用任何语言把中国文化和美好的祝福传给了全世界,自信开放的冬奥精神将继续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力量。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铸就精神之魂、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朝着农业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农民增收富裕富足之路迈进。

  “满怀期待,希望《如见》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有更好地展现。”《如见》主演舞者、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蹈演员张羽琪说。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这一概念?</strong>

陈嘉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