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这些数字看拼搏向前的中国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4 07:00:51

从“书架”走向“货架” 山西太原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色应用,

  这是当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拼搏向前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过121万亿元;过去10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始终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长至2022年的36883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改革开放45年,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深圳,得风气之先,再次见证新的出发。几天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深圳前海将进一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卢文鹏:10年来,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05项,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87条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前海。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呼吁全党上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年后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占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准确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着眼“怎么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新的深度,以全新的思想引领了这场伟大变革。

  然而,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就越深层、越尖锐。在所有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批批硬招实招击中要害,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内需,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市场活力喷涌而出,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现在超过1.8亿户,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

  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履铿锵,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神舟”飞天、“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蛟龙”下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开放的 大门越开越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