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全球近三成电动车主考虑重新购买燃油车,他们反悔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 南风窗
2024-06-24 15:58:41

界面新闻记者丨魏勇猛

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当下,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似乎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然而,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最新全球消费者调查结果令人出乎意料。

这份报告向15个国家的3万多名消费者提出了大约200个问题。数据显示,38%的非电动汽车车主表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预计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高于2022年的37%。更愿意考虑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比例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

另一项针对电动车车主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29%的电动汽车车主表示可能会改变主意,重新购买燃油车,在美国有46%的电动汽车车主有这种想法,这一数据在澳大利亚的比例最高,达到49%。中国和德国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8%、24%。

对于这一结果,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吃惊,就连麦肯锡未来移动出行中心负责人菲利普·坎普肖夫也表示,“我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重新购买内燃油车),我以为一旦成为电动汽车买家,就永远是电动汽车买家。”

调查显示,全球电动车车主想要换 回燃油车的原因是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充电难、充电慢的问题自电动汽车诞生就一直存在,就全球范围而言,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充电设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美国,虽然特斯拉一直在致力于建设庞大的充电网络,但与随处可见的加油站相比,充电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美国政府对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也让人失望,已经推出两年的美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目前只有8个新充电站投入运营。截至5月底,只有23个州开始从50亿美元的联邦项目中发放相关资金。

此外,总拥有成本太高和长途旅行受限等原因也是电动车车主反悔的主要原因。不同于中国,欧美国家的电动车单价比起燃油车更高,而且消费者有长途旅行需求的占比更高。

虽然电动车短期用车成本低,但如果把电池折旧、起火风险、充电浪费的时间、二手车残值率、持续上涨的电费以及用车几年后商业保险购买不确定性等等因素都考虑在内的话,其实总成本与燃油车相当。

在今年早些时候,麦肯锡中国发布的《2024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有22%的纯电动汽车车主表示,在购买下一台车时将不再考虑新能源汽车,该比例在2022年的调研中仅为3%。其中,三四线城市电动汽车车主的反悔率高达54%,充电难是主要原因。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表示,亚洲不是北大西洋地理范畴,也不需要建立所谓“亚太版北约”。北约相关动向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高度警惕。大部分地区国家在有关问题上的态度十分明确:反对在地区拼凑各种军事集团,不欢迎北约把触角伸向亚洲,不接受把阵营对抗复制到亚洲,不允许任何冷战、热战在亚洲重演。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辉:为了提高游客的安全和游览体验,一般景区都规定了最大承载量。但是这个承载量,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路线节点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景区在保证安全和游客体验不降低的前提下,有很大的调整弹性。所以,在目前暑期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情况下,文博单位和景区应该适当放宽承载量,增加更多门票来解决目前文博单位面临的旅游需求的压力。

  吴汉圣此前担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文章此前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世堂和柳拯则在今年6月分别被免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和民政部副部长职务。

  首先,美国一直以来的表态没有什么变化。例如,不跟中国“脱钩”,不会干涉中国内政等表态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一贯的说法,但拜登政府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拜登政府一些表面上的表态比较温和中性,但在具体推进政策时却不是如此,拜登政府表示不跟中国“脱钩”,但实际上一直在推动“脱钩”;拜登政府表示不进行地缘政治竞争,其实一直在中国周边推进新联盟体系的建设。

  这份“中国战略”的封面图是中国围棋。德国外交部网站介绍称,围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盘游戏之一,“与国际象棋不同,围棋的目的不是将死对方,而是获得有利的地位并捍卫‘自由’”。德语版文件共64页。据了解,这是德国首次出台关于特定国家的战略。

  路透社称,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销售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曾经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泰国最大的汽车行业外国投资者。路透社分析称,这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浪潮在重塑泰国汽车业,而日本在这方面进展缓慢。(传 文)

吴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