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和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在北京发布

来源: 雷科技
2024-06-02 20:18:54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6月1日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和《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 )》两款纪念封,近日在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揭幕发布。

  为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开设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2024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正式开馆并举办首展。该馆是全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的博物馆,首展包括1个主展览和5个专题展,总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为助力科学传播,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特联合发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纪念封,纳入中国集邮科技教育编号纪念封系列。“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下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纪念封和《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在“古韵今辉:跨越千年的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上联合发布。两款纪念封设计师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专家等,分别科普讲解纪念封的设计理念、工艺亮点、呈现思路以及相关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知识。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一套9枚,主题分别是应县木塔、干支、经脉学说、养蚕、缫丝、提花机、增乘开方法、髹漆、顿钻,分别类属于土木工程、天文、医药学、农学与纺织、数学、材料与制器、机器与仪器。其中,“应县木塔”采用隐形荧光油墨印制,清晰呈现这座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内部构造,塔内佛像也跃然纸上;“缫丝”则采用丝绸质地纸张印制,可带来真实丝质触感。

  据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系列纪念封,基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8项,由中国邮政、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技传播中心共同推出,是中国邮政科学传播系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纪念封》子系列。该套纪念封计划发行十辑,每季度发行一辑,旨在展现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和科技文明,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此次纪念封发布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主办。主办方透露,《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六辑,将于今年9月全国科普日前后发行,主题分别为十二等程律、都江堰、圭表、针灸、猪的驯化、盈不足数、雕版印刷术、扇车、胸带式系驾法;科学家主题系列纪念封也将陆续发行。(完)

  当天交流活动上,台北市中正区分享了社区活动概况,还分享了台北在疫情期间,透过食物银行形式,将企业捐赠的食物共享给社区、边远乡间所有有需要民众的经验。上海静安区则介绍了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发展概况,还解析了中医防疫的做法和经验。此外,上海会场还进行了汉舞《初见》《响屐舞》、仿宋点茶、古琴曲《石上流泉》等现场演出。

  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公开表示:“TOPCon技术呈现井喷之势,今年行业总规划产能60GW以上,出货超15GW,投资成本相较于其他N型电池技术更具有经济性,目前投资2亿元/GW。”

  在李年邦的带领下,截至今年10月底,“三峡蚁工”累计开展活动936场,参与人数达69450人次,捡拾垃圾1161.62吨。“志愿者们参与活动全凭自觉,不论寒暑,每次都会有百余人前来。”李年邦说。

  如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以及《总体方案》的出台,安岳和大足的石雕产业发展引来新机遇。目前,以大足石刻文创园为载体,大足不仅吸引了来自川渝及其他地区的上百家雕塑、石雕、玉雕、木雕、铜雕企业入驻,还汇聚了26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功孵化雕刻类创业项目526个。这里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雕塑产业基地。

  <strong>展望三:体验会更好吗?</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人员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邓柏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