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国媒体人走进新疆:相信眼见为实

来源: 雷科技
2024-06-17 08:06:37

  中新社新疆伊宁6月16日电 (张杨彬)天山下,紫色薰衣草在层叠交错的土坡上绚烂绽放。16日,近2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人来到新疆伊宁霍城县四宫村,在这座紫色的“芳香之城”采访拍摄。

  当日,“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团到访新疆伊宁,这是本次活动的首站。在为期9天的行程中,采访团还将走进乌鲁木齐、库车等城市,深入了解新疆在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真实状况。

  “村里现在有薰衣草主题的度假民宿接待游客,有深加工企业生产薰衣草精油、面膜等产品,我们当地人的就业有了保障,甚至还要从外县市吸纳人才。”当地薰衣草企业营销负责人海力曼·阿吾提向采访团介绍了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情况。海力曼虽已退休,但看着蒸蒸日上的企业,她充满干劲儿,被返聘回公司继续工作。

  “当地薰衣草产业的工人来自哪些民族?产品主要销往哪些国家?”荷兰《忠实报》记者褚红不时提问并记录。

  加拿大独立媒体“新媒体”创建者娜塔莉·贝内利是第二次来新疆。相比于去年“匆匆一瞥”,她更期待本次行程可以深入新疆民众的生活。

  “西方 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常带有一些偏见。”娜塔莉说,她曾经想象中的新疆是贫穷落后的,“来过以后才知道,实际情况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她对当天的“紫色之旅”印象深刻,“它以小见大地展示了新疆地区的发展思路——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薰衣草在这里蓬勃生长,当地就想办法借此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我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例子。”

  据了解,采访团近20位外国媒体人之中,大多数是首次来疆,加拿大媒体人艾登·约拿就是其中之一。“我最初认识新疆是在西方媒体的一些负面报道中。但我逐渐了解了一些数据,许多报道中的指控和谎言就不攻自破。”被问及对本次行程的期待,他说:“我始终带着开放的心态看新疆,相信眼见为实。”(完)

  压缩机被称为“工业心脏”,如今,这“心脏”添加了智慧的“大脑”。在沈鼓集团转子车间,这智慧的“大脑”便是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2022年,围绕“数字沈鼓”建设目标,沈鼓集团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增强了人、机、料万物互联能力,持续建设数字化透明工厂,以数字化为场景赋智。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805412535.jpg" alt=""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阿斯哈提别克·塔巴热克 王友波

  “3号确认尾部通风状态良好。”操作结束后,李阳汇报道。随着电台里传来“起动”指令,调车机车一声长鸣,李阳“外挂”在尾部车辆的车梯上,随着车列缓缓驶向企业专用线。

  兔儿爷是北京泥彩塑传统手工艺的其中一种,也是北京地区特色的民俗吉祥玩具。“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这是京派作家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中对兔儿爷的描述,很多人知道兔儿爷也是从这段话开始的。

  除了在民宿工作的收入,村里每个月给陆莹华分红近2000元。“绿水青山带来了生态红利,村里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陆莹华高兴地说。

李宁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