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检互认”为什么推进缓慢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5 01:33:38

  “医检互认”问题由来已久,重复检查不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也让患者消耗更多时间和精力,极大地破坏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为此,早在2006年2月,原卫生部就印发通知,要求医疗机构间要建立检查互认的制度,不但包括检验结果互认,还包括检查资料互认。2010年7月,原卫生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对相关工作做了细化规定。到了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又共同制定《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将相关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患者依然饱受重复检查之苦,引发热议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一项工作从2006年推到现在,依然面临这样那样的堵点呢?

  首先在于医疗机构对这项工作的内生动力不足。医改这么多年,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医院的发展。那就是人员劳动回报太过低廉。虽然经过多次医疗价格调整,医生的技术价值已经有了极大提升,但对比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还很少有医院能通过挂号费让医生获得体面收入。现在药费加成没有了,耗材加价也没有了,医生的劳动收入,或者说医院的门诊收入,主要就是依靠各项化验检查。尤其是在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可能在其他医院把各种检查都做了不止一遍,如果这些检验全都互认了,这些大医院的经济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人体的变化是持续的,很多病情的变化不可预测。因此一个检查的时限性很难确定。对一个脑出血的患者,只要出现了生命体征变化,就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以判断出血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血常规或者血生化更是可能每天都会变化。这确实给医生的研判带来变数。因此,医生从内心里都更希望得到最新的检查结果,这也是他们更愿意重复开检查的重要原因。在报道中,也有专家建议,针对法 律责任问题,相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并推行相应的责任分配机制。

  此外,大医院总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医院的检查项目,有的时候查一个检查也是查,查一堆检查也是查,既然要查项目等结果,索性都来一遍。这也是有些医生选择那些可开可不开的检查项目时的心理。

  总之,“医检互认”虽然是优化医疗流程的重要手段,但仍存在不少堵点,需要完善互认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并努力提升医疗机构积极执行的热情。就如药品加成会引发医院和部分医生开大处方一样,当检验收入成为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开检查就成为医疗行为中的一个选项。

  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描画了未来五年营商环境提升的方向:推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用制度和互联网技术,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法依规办事不求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除了封闭运行、税收优惠等特点外,个人养老金账户在投资方面还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比如存款利率优惠、养老基金手续费折扣等。此外养老金产品选择相对灵活,客户在缴存上限范围内自主决定每年存入的金额,自己决定资金投向。”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产品经理蔡力告诉记者,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开办以来,建行北京市分行个人养老金账户每日开户量上千,高峰期开户量可达上万户。以中关村分行为例,因地处海淀区,有高新企业及众多学校,个人养老金账户群体以企业职工、学校教师为主,年龄集中在35岁—55岁。

  于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而言,2023年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欧盟碳关税将于10月起试运行。

  谢锋说,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十年来,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响应,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泛理念,而是丰富实践;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共商共建;不会一蹴而就,而需持续推进。

  不过,受访经济学家不看好美国就业形势,预计美国企业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加速裁员,全年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将月均减少7000。

  稳步推进REITs试点

卫启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