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2 20:15:03

  作者:王雪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理论总结和智慧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两个结合”为法宝,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出场逻辑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了基本的价值立场、理论特质和实践遵循。从主体维度看,马克思主义阐明了文化的内在本质,强调正是人的劳动创造了文化,人是文化形成、建设、交流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价值立场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遵循“人的逻辑”而非“物的逻辑”,是以人民为建构主体、以人的解放为目标取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理论特质看,马克思主义指出,任何文化都有其产生的特定自然、政治、经济、历史条件,因而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征。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演进。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人类社会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无论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日益显现世界性特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具体表现,必然呈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统一的特质。从实践遵循看,马克思主义将文化置于同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整体框架下阐释其地位和作用。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遵循整体逻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脉。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创造并形成了灿若星汉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延续生发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而且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淀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辟了坚实的实践路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更不能脱离基于特定空间的实践探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开启了对现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反思近代探索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障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各国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加深。1978—2002年,由“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凸显了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2002—2012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持续性实践中探索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和建设,内蕴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推进,两者具有历史进程的同一性。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推进文化建设,指路明向、正本清源,推动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全国各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更加牢固,文化建设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巨大进展,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历史新高度。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旗帜,为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精神,敢于旗帜鲜明向国内外一切“非马”“反马”观点亮剑,敢于同一切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短兵相接。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念上尊重文明多样性,在行动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目标上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保证,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确立了行动指南。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理论所指,行之所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的五个方面,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不断增强历史文化传承力、核心价值凝聚力、共同价值引领力、先进文化创造力、国家形象展示力,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以“七个着力”为实践路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两个结合”为法宝

  坚持“第一个结合”,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的国家形态和制度设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的根本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开拓中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第一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实际,科学分析并指明中国的前进方向。同时,“第一个结合”的不断推进也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持“第二个结合”,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战略意义作了精辟阐述:“彼此契合”是前提,“互相成就”是路径,“道路根基”是基础,“创新空间”是关键,“文化主体性”是根本。要深刻认识人民至上与民本主义的价值立场、共产主义与天下大同的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内在契合性,深入挖掘其契合点。牢牢把握互相成就的路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一不可,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赋予其时代性内涵,也要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表中国意、入中国心。

  以“两个结合”为根本要领,造就中华民族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必然经由“结合”而形成,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脱离中国实际,尤其是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抽象地、空泛地讨论马克思主义,“结合”就会成为悬置的空话而无法落地。同时,离开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可能偏离正确方向。从文化主体性来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过程,就是确证并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从精神特质看,新的文化生命体必然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层面的独特表达,又具有面向世界的普遍意义。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需要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审核:尹书博

  责任编辑:周学军

  换言之,美方尚未做好脱轨翻车的军事和外交准备,而长时期缺乏接触对话只会加剧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如何在努力“竞赢”中国的同时避免两国竞争对抗滑向不可控的深渊,成为拜登政府内部正在激烈辩论的重大课题。这一辩论的前景尚不明朗,但至少从目前看,拜登政府认为双方需要通过恢复接触对话认真讨论实质性问题、澄清相互战略意图、避免摩擦升级失控。

  李尚福出席香会,第二大看点,肯定在于这是他就任中国国防部长以来,首次参加香会。以中国国防部长的名义参会,一言一行,自然是代表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意图。

  “从侧面看,东方甄选这个事情也不完全是坏事,提醒企业提高选品能力,也有助于消费者认清厄瓜多尔白虾,避免未来在购买时上当受骗。”樊旭兵表示。

  一直以来,中美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对保持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以及保持双方各层级间的沟通高度重视。另一位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军事力量,中美两军关系保持稳定事关区域和全球安全问题,尤其当前中美一线部队会频繁接触,两军高层会晤不仅是战略上的沟通,对一线部队的危机管控也有积极意义。这位专家直言,但现在美方一边侵犯中方的利益,一边要求中方维护其利益,对此,中国不能不表明立场和态度。“如果美国不能端正态度,本着解决问题来进行高层会晤,则根本没有会晤的必要。”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教授颜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筹建应急管理大学时,华北科技学院与防灾科技学院整合了各自优势学科,统一了二级院系和一些专业。同时,学校去年成功申报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专业;今年也在论证申报如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消防指挥与工程等新专业;未来可能要淘汰一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相应会增加应急管理法、应急社工、应急物流类相关专业。

  胶子的发现,开启了此后半个世纪丁肇中和中国物理学家的合作,先后有近1000名中国科学家参与了他的实验,包括唐孝威、陈和生、郑志鹏、王贻芳等人,他们回国后成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中坚力量。这一切的起始是1977年8月,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对丁肇中建议,每年派10位中国科学家加入他的实验室。1978年1月起,一批批中国科学家被送了出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来美的“破冰”之旅中,两国正式签订《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执行协议》。

卢宝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