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观察:山高路远,何以“求医”?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1 13:30:41

  中新网丽水6月9日电(邵燕飞 周健)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医疗服务保障是基础。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多山地、丘陵。如何破解地缘因素造成的山区民众就医难问题,成为该省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

  放眼丽水景宁,其地处浙南山区,地形复杂,有“江浙沪小西藏”之称。近年来,在推动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景宁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打造“小县优医”新模式,为浙江乃至全国示范山区县何以摆脱共富路上的医疗桎梏。

  机构重组 机制优化一网统筹

  县域面积1950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136个行政村,每平方公里仅56人……地广人稀的现状,导致景宁多年以来基层医疗资源布局分散,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远高于发达地区。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解决山区百姓就医难迫在眉睫。自2022年起,景宁大胆探索,启动“1+4+N”基层医疗机构片区化管理改革,实现基层医疗从“小散弱”到“专精特”的转变。

  据悉,“1+4+N”基层医疗卫生集成改革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将景宁全县原21个“散而小”的基层医疗机构整合为4大片区,片区内人财物集中统筹调配,分院(服务站)人事、财务等管理职能交由中心院区履行,各分院和服务站集中精力强化医疗服务,形成“卫健主管、医院统管、中心集管”的“一竿到底”基层医疗管理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就医看病“一网统筹”。

  譬如,沙湾片区经过上述改革后,以沙湾镇卫生院为中心,服务辐射英川、鸬鹚、毛垟、秋炉、标溪、大地、家地7个乡镇人口,管辖3个分院,4个分站,实现基层医疗服务“共享、降本、提效”。

  与此同时,4大片区的中心院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辖区居民不进县城就能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健康管理等需求。“我的牙齿一直不太好,以前要看牙,都需要去县城看,现在在沙湾医院也能看牙了,很方便,医生也很专业。”自从沙湾镇卫生院增设口腔科后,该镇七里村村民杨火养就提升了不少就医时的“幸福感”。

  数据统计,得益于上述模式,2023年,景宁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6.1%,次均费用下降58.14%。

  流动医疗 送医上门急救增效

  “红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已经到了,如果需要量血压、测血糖、配药等,尽快过来。”上午九点左右,“智慧流动医院”巡诊车在山上弯弯绕绕后开进一座小山村,停稳后,司机师傅便拿起喇叭告知村民前来就诊……

  在景宁,不少村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村民面临“看病配药半小时,车程三小时”的尴尬处境。眼下,基于“1+4+N”基层医疗片区化管理,该县配置上述具备就医检查、取药报销、远程会诊、慢病随访等功能的巡诊车,每月2次向无医疗服务机构和村医老龄严重的73个偏远行政村提供巡回诊疗服务。

  “比如,对山区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以往通常是自己给自己打胰岛素,而有了巡诊车医生的不断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时的操作、用量方面都规范了许多,血糖也实现了定期监测。”景宁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受访时介绍,截至目前,巡诊车总行车里程15.71万余公里,服务民众4.60万余人次。

  可见,巡诊车为山区民众治疗普通、慢性疾病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面对突发性的重大伤病,山区县又该如何“化险为夷”?

  对此,该县建立了“1+5+4”院前急救体系,其以该县120急救指挥中心为核心,依托县域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抢救、新生儿救治5大救治中心,打造远程航空急救停机坪和4大片区急救站点,实现农村地区急救反应平均时间小于14分钟。

  “我们按照区块就近派遣救护车,减少病人等待救治的时间,患者登车后,院前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车载医疗设备将患者的生命体征、车内的抢救画面实时传回医院终端,院内的急救医生可以通过语音远程指导急救处置。”景宁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助理柳艳艳介绍道。

  科技赋能 优质医术近在咫尺

  从古至今,“好医术”是人们看病时的共同需求。眼下,以科技赋能为手段,作为山区县的景宁也不再受限于医疗人才、资源的短缺,让“好医术”近在咫尺成为现实。

  走进当地的一家乡镇医院,医生正一边问诊一边在“浙里智医助理”系统中输入患者主诉,随后通过AI技术,系统上显示出疑似诊断 ,并给出相应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常见用药等内容以供参考。

  “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能优化诊疗方案,有效地减少误诊、误判、漏诊、漏判等诊疗问题。”景宁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景宁是浙江省“浙里智医助理”系统的两个试点县之一,目前该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系统安装和部署,所有全科医生也已进行操作培训。

  除了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质量,景宁还借助“云诊室”,把医疗专家“搬”到民众“家门口”。

  据悉,2022年以来,景宁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在丽水全市率先开展“云诊室”服务项目。依托“云诊室”,乡镇卫生院可以向上级医院发起视频会诊,医生通过平台,传阅诊疗信息、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进行全面了解及分析,完成疾病的精准诊断。

  沙湾镇的居民蓝贤高就是受益者之一,多年前,他在浙大一院做了肺部手术,术后每年要去杭州复查多次,但自从沙湾镇卫生院建立了“云诊室”,就可以通过视频,在家门口与专家“面对面”会诊,省下了不少时间和交通费。

  事实上,就医时间和就医费用的缩减,正是山区医疗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山区百姓“幸福感”的缩影。多措并举下形成的“小县优医”新模式,让共富路延伸至景宁的每个角落,而不断涌现出的笑脸,正与这里的大片绿水青山相得益彰……(完)

  这9万多公里的训练路程,切阳什姐一个人默默走完,沉淀了她在过去十几年的点点滴滴——荣誉、低落、伤病、康复,还有那一次次家附近训练却无法回家看望家人的无奈。

  既然英美媒体大谈所谓的TikTok被“全球范围”关注的大背景,其实就是每每上英美一些媒体的头条,且似乎不是什么好事,那就不妨掰开来说说透。

  2023年1月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实施,划定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

  我听长辈们说,新中国成立以前,从天桥到前门的大街上,一溜儿都是杂耍、练把式的。我出生与长大的公平胡同里,住满了如皮匠、铜匠、练武的、说相声的、拉洋片的等各色师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桥“文艺复兴”过,我放了学,常常上街看摔跤、吞宝剑和胸口碎大石。这类露天演出在1985年后就少了,直至消失。

  被告人董志民将小花梅带至董集村家中共同生活。刚到董家时小花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能与人交流,但有时存在痴笑、目光呆滞等表现。1999年,二人生育长子。2011年至2020年,二人先后生育七个子女。2011年、2012年小花梅生育二子、三子后,精神障碍症状逐渐加重,2017年生育六子后病症更加明显。其间,董志民仅于2013年上半年带小花梅到邻县乡镇医院门诊开药治疗,后再未送医治疗。2017年7月至案发前,董志民还对小花梅实施了布条绳索捆绑、铁链锁脖等虐待、拘禁行为。此间,小花梅的饮食起居得不到正常保障,时常挨饿受冻,居住场所无水电阳光,生活环境恶劣。董志民的虐待行为,致小花梅人身健康遭受重大伤害。经鉴定,小花梅患有精神分裂症(衰退期),被评定为精神残疾二级。

  因此从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相关维护和修缮工作始终得到高度重视。1960年代,针对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缝、坍塌、石雕剥落等问题,率先在第1、2窟采用锚杆牵拉、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和传统加固技术进行试验;1973年,周恩来提出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标任务,随后大规模的抢救加固工程展开,基本解决了洞窟稳定性问题,最大限度保持了石窟原貌;1990年代,“八五”保护工程通过降低和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护性窟檐及山顶防水排水设施等综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初步效果,2002年防水工程启动,历时五年解决了西部窟群的严重渗水问题;2012年起,五华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地面雕刻遗址展示、保护性窟檐建设等又陆续完成。

张婉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