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套路”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23 06:16:14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题: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套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科学填报志愿,珍惜每一分”“填个好志愿,上个好大学”……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再次成为热点。

  近期,一些机构面向考生推出各种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价格动辄数千元、上万元,有的甚至近2万元。这笔钱花得靠谱吗?“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志愿填报服务缘何成热门“生意”?

  全国3000余所高校、800余个本科专业,报录规则多,专业方向亦有变化。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有的家长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如何用好过往经验给孩子专业上的参考建议,如何更快速掌握全面信息?

  多名受访考生及家长提到,高考结束至填报志愿系统开放这段时间较短,面对高密度信息量,只能“突击”了解院校和专业,寻求更为“专业”的建议。

  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高考志愿填报”,粗略看下来,有20余款App安装量在百万次以上。

  记者选择安装量较高的一款下载试用,输入省份、选科和分数,系统生成若干所“适合我的大学”,选择“智能填报”,可以看到按照“冲”“稳”“保”三个层次推荐的部分院校、专业。如果希望获取更详细的介绍、信息,则需开通300多元的“志愿卡”。

  在一些城市,有机构提供高考志愿咨询师“一对一”服务,标榜“专业”“个性化服务”,收费往往高达几千元乃至上万元。

  记者来到东部某省会城市闹市区一家咨询机构暗访,路口斜对面就是一所全国知名高中。“单独志愿填报是6980元,还有9800元、12800元等档次。”这家机构工作人员说,“要想报名的话就抓紧,好多人已经报了。”

  在重庆一家志愿填报指导机构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类资质证明:心理咨询师证书、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志愿咨询师荣誉证书、重庆市教育学会某讲师团成员聘书……根据指导老师的经验丰富程度,指导价位分为4800元、6800元两档。

  “我们读书不多,身边也没有几个懂行的亲戚朋友可以咨询。虽然学校老师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但我觉得他们不够专业。”一名前来咨询的家长说。

  有机构盯上了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记者报名进入一个“高考报考指导师训练营”微信群,群主称,只需4980元报名费,学习4周便可考取证书入驻公司平台,由平台派单,为客户提供咨询。“一纸方案的收入就有800元至1500元……至少服务30个学员是不成问题的。”  

  “规划师”靠谱吗?

  花高价请来的“规划师”,能够提供等价的服务吗?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规划师”鱼龙混杂,“套路”很多。

  ——以“专家”名头,骗取家长信任。西部某地一家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蜗居”于一家艺术培训机构里,却挂出一块“某地志愿填报中心”的牌子。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有一名“专家”是某中学在职管理层干部,有十余年志愿填报指导经验,是“教育部督导专家成员”。

  记者向当地政府教育督导室求证,工作人员则表示“不太靠谱,督学要持有国家颁发的证件”,并提醒“即便是真正的督学,也不能利用该身份做志愿填报指导的生意,并且这一身份与填报志愿的专业性无关”。

  ——持“证书”上岗,包装专业能力。一家线上售卖规划师培训课程的机构工作人员坦言,没有“高考志愿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一行“不存在持证上岗,证书没特别大的意义”;如果需要证书“包装自己、便于从业”,只要交800元,无需考试,便可给一张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

  ——凭“话术”招生,靠“大数据”辅导。有的机构的“规划师”其实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一名曾在某机构做兼职规划师的学生透露,机构会给他们短期培训十几天,教给他们一些话术如“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报考数据量大,自己根本看不过来”等,然后用大数据系统生成一份针对性并不强的方案。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机构应用的所谓大数据工具,多数是套着“AI智能分析”的外壳,实际仅做了网络公开数据汇总。

  高价购买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实则与考生自己研究报考规则作出的判断相差不多。东部某高校大一学生小郭去年花6000余元在生源地购买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大部分规划师就是帮着筛一筛符合要求的学校。我想着收费贵的应该更专业,结果他们报的跟我自己报的一点区别也没有,他有时候知道的还没我多。”小郭说,感觉钱白花了。

  如何弥补“信息差”?

  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还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

  考生和家长有必要为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付费吗?

  “对于考生来说,与其听信某些‘高考志愿规划师’的‘专业指导’,不如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个人爱好、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科学合理确定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汤海旸说。

  多名往届考生和高中教师指出,认真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各院校发布的公开信 息;明确自身特长兴趣,不盲从、勤思考;积极向学校老师、学长学姐询问经验——做好这几点,就能够作出较为满意的志愿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也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一步。”一位资深高中教师说,不宜将志愿填报只寄托于“花钱解决”,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访中,很多家长反映,当前高校专业日新月异,建议教育部门将相关数据及报考信息更大程度公开,避免给某些一味逐利的志愿填报指导机构留下可乘之机。

  对此,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今年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基于大数据,免费为考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汤海旸认为,高中学校作为开展志愿填报指导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帮助作用还有待加强,这在农村高中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把包括志愿填报指导在内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日常教学。”

  “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可一体化融合开展,促进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衔接贯通。”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顾雪英建议,尽快设计出台面向高中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主动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所在。(记者杨湛菲、周思宇、陈席元、刘宇轩,参与采写:杨芊叶)

责任编辑:赵思远

  <strong>(十九)强化政策支持。</strong>将大型安置区后续发展项目纳入县城、市辖区建设项目库,符合条件的积极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大型安置区落实。建立健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挂钩机制,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搬迁人口大县的倾斜支持力度。支持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业务转型,重点转向依法合规支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及相关产业振兴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可承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运营,积极支持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统筹考虑安置规模、安置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稳妥适度增设行政区划建制并优化管辖范围,支撑大型安置区及相关区域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唐山的牧场,很多都资不抵债。卖了牛,剩一个空壳场子,砖头瓦块不值钱。”这样的噩梦,张亮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我不知道600万的利润我们要挣多久才能挣出来,牧场从来都是挣一点儿,就买个铲车或什么设备,再投进去。”张亮的妻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第一,米尼汉推测的所谓“开战理由”是,由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都会在2024年举行“选举”,美国届时将会“分心”,而“中国就有了机会对台湾地区采取行动”。

  吉尔说得更感性:当我们扫除过去一年的尘埃,当我们讲述可怕怪兽(年)的故事,当我们告别昼短夜长,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新年的希望:门框上的大红对联,桌子上摆满了佳肴,窗边闪耀着灯笼的光芒。在最黑暗的夜晚,新月在未知的阴影下,向着黎明时分闪耀……

  <strong>(十二)提升县域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能力。</strong>优先支持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大型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发展。支持大型安置区围绕县域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加工流通、冷链仓储、品牌电商、劳务经济等。优化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域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一批资源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鼓励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建设具备运输仓储、集散分拨等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引导供销、邮政、大型电商平台等在大型安置区布局服务网点。支持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精品生态旅游地创建,推动将有条件的大型安置区纳入区域性精品旅游线路。

  这两年刑侦剧拍得挺多的,基本上都走悬疑路线,像《狂飙》跟民生贴这么紧的没有。扫黑这些事儿跟老百姓距离非常近,基层执法直接代表着公权力形象,一旦受到侵蚀,会影响大家对公权力的拥护。我要是拍个奇案,拍个连环杀人,本质上还是猎奇。

蔡原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