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开通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5500万人次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0 12:04:06

  中新网南昌6月18日电(刘力鑫 石闽 陆佳骏)18日,记者从江西、广东两地铁路部门了解到,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相继开通运营的昌赣高铁和赣深高铁,截至2024年5月底,共发送旅客超5500万人次。

  当日,“发现最美铁路·喜看赣粤新发展”网络宣传活动在江西南昌启动,本次活动将深入昌赣、赣深高铁沿线,开展为期4天的行进式采访发现之旅。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开通运营,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江西省也由此实现市市通动车。

  昌赣高铁北起江西省会南昌,南至“江西南大门”赣州,线路全长4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13座车站,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昌赣高铁北接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向南与赣龙、赣韶铁路及赣深高铁相连,在南昌与沪昆高铁相交,共同构成江西省“十”字形高速铁路主骨架。

  与此同时,昌赣高铁与赣瑞龙铁路、龙厦铁路、杭深铁路、合福高铁、沪昆高铁闭合成环,“环赣闽动车圈”在中国东南隅跃然而出,在闽赣两省间形成了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心圆”。

  2021年12月10日,连接“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和“经济特区”广东深圳的赣深高铁又开通运营。赣深高铁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该条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江西省信丰县、龙南市、定南县和广东省河源市不通高铁的历史,赣南地区首次有了直达广东的高铁列车。

  赣州到珠三角,也从那时起,山不再高,路不再长。赣深高铁开通后,赣州至深圳的最快铁路旅行时间由原来的五个多小时压缩至两小时以内,南昌经赣州至深圳的最快铁路旅行时间更是由九个多小时压缩至四小时以内。

  昌赣、赣深两条高铁线路的开通,缩短了赣粤两省间的时空距离,加快“苏区+湾区”“双区联动”,给沿线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近年来, 江西抢抓机遇,乘着上述两条高铁开通的“东风”,多方位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江西与国际一流湾区融合发展“大机遇”,实现江西高水平开放合作、高质量发展。

  赣州市积极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聚焦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型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定位,锚定打造“湾区+老区”跨省区域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典范目标。

  南昌市与广州市、深圳市等7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签署了合作协议,赣州市与深圳市共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开通运营的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通关新模式。

  在高铁安全运行的背后,是无数铁路人的恪尽职守。南昌站“红土情”服务链、“最美铁路人”李军等“服务明星”接续传承服务旅客出行,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全天候监测大桥设备状态,桥梁工、线路工等铁路工种昼伏夜出守护铁路安全……纵览赣粤铁道,风景这边独好。(完)

  去年2月6日在印度,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逆转击败韩国队,时隔16年再夺该项赛事冠军。中国女足的这个冠军来之不易,她们在整个赛事过程中保持了全胜,半决赛更是通过点球大战击败了上届冠军日本队。

  顺义区杨镇高各庄村村民佟女士因为新冠感染肠胃不适,她给家庭医生李莹发微信询问医治办法,李莹微信“秒回”,给佟女士做了详细的用药健康指导。从2022年末至今,李莹每天电话、微信不断,手机几乎不离手。她不仅是村里老人的健康守护人,为老人提供合适的用药诊疗方案;还要入户走访,为失能老人的生命健康把关;更要作为杨镇小店卫生院健康管理科的医生,和同事们一起守好医院门诊的这道大闸。

  北京市大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大兴机场临空区将完成会展中心和消费枢纽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完成会展中心和消费枢纽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以全球顶尖智慧设计“惊艳”地标,打造国际融合交往新窗口、全球创新消费目的地、公园+美好生活样板。按照“展会+场馆”一体化思路,创新会展经营模式,吸引专业化、国际化龙头企业参与国际会展中心投资运营。编制会展消费枢纽片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开发运营机制,按照“策划-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理念,加强与国际知名会展组织对接,以航空航天、数字经济、医药健康、钻石珠宝等领域为重点,策划吸引一批行业性国际品牌展会。瞄准国际消费旅游目的地目标,打造“功能+场景+体验”一体化的优质消费项目。

  天齐锂业港股势头也较为低迷,天齐锂业发行价为82港元/股,截至1月3日收盘,天齐锂业报收于57.7港元,上市以来跌幅为30%,总市值达到946亿港元。

  另一方面,利用AI学习,成了一条全新的职业棋手成长路径。过去AI模仿人类,如今却换成了人类模仿AI——申真谞和李轩豪,就是出了名的以“和AI对下”为日常最主要训练方式的棋手,据说,李轩豪每天都要和AI对弈12小时之久。他们几乎是用一种“应试教育”的思维,略显“死板”却又极为高效地模仿了AI的思路,从而比其他棋手更容易下出和AI吻合度更高的棋招,这也在情理之中。“申工智能”或“轩工智能”,并非浪得虚名。

  面对工业项目发展与节能降碳之间的矛盾,东西湖区持续整改、关停高能耗与高污染企业,并鼓励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技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并开启了一场以信息化、智能化、品牌化为特征的自我革新、向外突围之路。

吴千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