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戚嘉林:“5·20”讲话是一篇挑衅的“台独自白”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4 11:17:30

  中新社台北5月22日电 题:专访戚嘉林:“5·20”讲话是一篇挑衅的“台独自白”文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22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讲话将“两国论”台面化、正式化,是继李登辉、蔡英文之后3.0版的、赤裸裸的“两国论”。此举向“台独”再跨一大步,是非常严重的挑衅。

  长期从事台湾史研究、关心台海情势,戚嘉林说,两岸学者这两天都忧心忡忡。今年稍早大陆方面释出了善意,台湾舆论期待“5·20”讲话有正面回应,让台海局势出现缓和契机,但这篇不计后果的讲话跌破大家的眼镜。“你让60%的选民怎样面对未来?即使有40%的支持者,浅绿也不愿意被5%的深绿绑架。你坐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也不能把大家拖上战场。”

  戚嘉林注意到,岛内媒体将这次讲话与2016年蔡英文的“5·20 ”讲话进行关键词量化比对,发现“两岸”分别出现2次和14次、“中国”出现7次和0次。

  他指出,讲话中最触目惊心的就是有关“两岸关系的定位”。赖清德不再视大陆和台湾是一国之内的两岸关系,而是视同与日本、美国平行的“外国”。并且,这篇讲话提及“中国”之处,不是所谓“呼吁中国停止对台湾文攻武吓”,就是“中国并吞台湾的企图并不会消失”。戚嘉林说,赖清德企图将“拒统”定义成“反并吞”。

  但试问,美国教科书会将美国南北战争时,战前林肯对南方的呼吁说成北方联邦政府对南方的“文攻武吓”吗?戚嘉林强调,不但不会,事实上美国人非常推崇南北统一,认为它开启了日后美国的繁荣。

  岛内不乏论者称赖清德提出“重启观光旅游”“学位生来台就学”为善意,戚嘉林问,在视大陆为外国的条件下交流,目标难道是一起追求“台湾独立”的所谓“和平共荣”?何况说完“追求和平共荣”的表面善意,就是“推动价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国家肩并肩,形成和平共同体,来发挥威慑力量”等杀气腾腾的论述,更像是“以武拒统”的“台独开战檄文”。

  讲话末尾,赖清德提及“1624年,台湾从台南出发,开启台湾全球化的开端”,戚嘉林直指其“颠倒历史”。他说,荷兰人当年来到台南,给台湾少数民族与汉人带来的是屠杀灾难、残酷压榨。“荷兰人被郑成功赶出去以后,他们的历史学者是有反省的,没有叫冤叫屈”。

  戚嘉林表示,这段历史在赖清德口中,荷兰侵略者及灾难性的殖民统治却成了正面表述的荣耀对象,凸显了不正义的历史记忆,读来真的很痛心。

  他说,当前,两岸关系面临不可测的深渊,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天。但他们错估了中华民族百年艰苦奋斗、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意志。此刻,两岸民间更应该保持交流,去争取同胞走近走亲、国家统一的未来。(完)

  要进一步梳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带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要提升信息化系统保障能力,保持通讯畅通,推进信息互通,完善报告制度,做到“不迟报、不瞒报、不漏报”。要强化部门协同,形成责任闭环,以常态化实战化演练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时刻真正用得上。要加强港口航运管理,提升指挥调度能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他曾任通河县委办副科级秘书,通河县委办副主任、主任,通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双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双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

  4月24日,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房产中介、银行,大多数中介机构告诉记者,实际上目前已经可以不按参考价贷款了,但是没有正式文件落地。与中介所述参考价松动不同,银行的表述则相对模糊。某国有大行网点个贷经理对记者表示,放贷标准可能确会有所放松,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细则。但也有银行个贷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暂时没有听说政策变动,还是沿用原有模式。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刻意展示强硬,近年来成为包括加拿大在内一些西方国家的通病,这一方面是它们的对华认知和心态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们面对国内激进非理性政治势力以及华盛顿霸权的脆弱与软弱。要说“外国干预”,加拿大的确有不少,但它找错了方向,对它干预最大的实则是华盛顿。但这些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勇气和能力去纠正自身对华政策偏差和错误,对美国的压力更不敢有反抗,还往往采取纵容和迎合的态度。这导致了美西方对华外交集体性的退化和误入歧途,而加拿大在其中算是个典型。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表示,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如果真的爱大熊猫,请大家科学理性看待大熊猫饲养管理工作,尊重大熊猫保护事业来之不易的成果,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虽然大熊猫不会上网,请大家为它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林家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