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代朱丹:长年采集老兵历史 传播传承黄埔精神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9 11:06:02

石原莉奈电影「とうしてそんなことがわかるんですか」と僕はあきれて質問した。  在防洪工程体系中,蓄滞洪区有着“底牌”似的分量。这轮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涿州承压。希望随着蓄滞洪区的启用,能尽快帮助海河流域度过洪水难关。jZx0F-S2AYKQrRUxMiObHnm-黄埔三代朱丹:长年采集老兵历史 传播传承黄埔精神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题:黄埔三代朱丹:长年采集老兵历史 传播传承黄埔精神

  中新网记者 李航 王潮

  “未来我将笔耕不辍,从平民的角度来叙述历史。”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朱丹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埔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爱国,她将以自己的方式延续黄埔精神。

  朱丹主要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长期从事浙籍黄埔军校生研究。朱丹的外公名叫邹维世,朱丹从小和外公生活在一起,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对外公一个印象是个子很高,他有个外号叫‘长杆’;第二个气质很儒雅;第三个,看《参考消息》,通过《参考消息》来了解外界的世界。”

  直到大学时期,朱丹才偶然得知外公邹维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身份。在此之前,朱丹的家人从未向她透露过外公的军校经历。遗憾的是此时邹维世先生已经离世,朱丹没有机会听到外公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后来经过舅舅的叙述,朱丹才逐渐了解这段尘封的往事。

  1940年,年仅二十岁的邹维世考取了黄埔军校,成为第17期步科学员。邹维世在黄埔军校接受了一年半的军事教育后,于1941年毕业,投身抗日战场。据朱丹介绍,由于前线急需受过军事训练的军官,16、17期是黄埔军校招生最多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等国成立军事同盟,联合对日作战。邹维世经过选拔,成为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被派遣到缅甸抗击日军。

  “有一次坐汽车的时候,听到飞机扔炸弹的声音,他马上打开车门就跳出去了,跳出去的时候,前面那辆车坐着英国的军官,当场就炸掉了。还有一回,飞机就在他头顶上盘旋,追着他打,他围绕着一棵树躲来躲去,也没有被打死。”据朱丹介绍,外公作为远征军出国作战期间,数次面临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甚至还到过“野人山”,但因为胆大心细,最终九死一生回到了祖国。

  因为黄埔后人的身份,朱丹对黄埔历史有着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朱丹不断搜集、整理黄埔军校相关历史资料。2011年开始,朱丹花费三年多时间,走访了五十多位黄埔老兵,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回顾抗战历史和军校生活。

  “这些老兵就从来不把我当外人,他们把我看成他们自己的孙女或者外孙女,很信任地跟我聊他们的经历,还说欢迎随时来,有时候还会主动递消息过来。”朱丹表示,这些老兵大多数年逾百岁,但都和蔼可亲,尤其是听到朱丹是黄埔三代后,更是将她看作亲人。

  在走访老兵的过程中,朱丹也结识了许多关爱老兵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中不乏黄埔后代和抗战老兵后代。朱丹和志愿者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的帮助下,朱丹得以找到分散各地的老兵们,并解决了方言沟通不畅的问题。

  2015年,朱丹将走访搜集的资料、文献、口述历史等整理成书、出版发行,书名《弱冠系虏请长缨——黄埔军校生抗战口述史研究》。该书主要讲述黄埔老兵故事,反映黄埔精神,对应重大社会事件背景,从微观角度发掘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海峡两岸的对话渠道越来越畅通,许多黄埔后代从台湾来到大陆探亲。朱丹讲述了一次陪同台胞走访大陈岛战役遗址过程中的故事:岛上纪念墙的一边是牺牲的 解放军军官战士的名字,另一边则是战死的国民党军官战士的名字。“当时一起走访的一个黄埔二代看到后非常惊讶,他拍下了照片,传给了台湾那边的亲友,台湾亲友就感叹说共产党还是非常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朱丹表示,这种信息的传递,也在点滴之中为两岸沟通作出积极贡献。而作为黄埔三代,她也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延续黄埔精神。(完)

  赵女士提到,有人不停根据电话加微信,加了至少有200多个。因为与丈夫处于失联状态,自己只好把所有需求、求助电话都记下来,不停在多个微信账号的朋友圈发,祈求借助自己几万人规模的朋友圈,能够让救援队早日看到这些信息。

  2016年河北“7·1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之后,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探设计研究院工程师赵伟也曾撰文反思过当地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其中之一是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

  北京公羊救援队队长张安琦正在涿州救援,他称,涿州的汛情比较严重。公羊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共有12人,于8月1日下午一点半抵达涿州,带了两艘冲锋舟,第二批于2日凌晨也抵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