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瑞昌: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激活富农增收“新引擎”

来源: 南方网
2024-06-08 10:25:58

  中新网瑞昌6月6日电 (卢梦梦)眼下,在江西省瑞昌市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中心内,一个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村民们正穿梭在一排排藤蔓间,将新鲜采摘的辣椒和茄子进行装筐,一派丰收景象。

  走进温室大棚内,记者看到,有机器正在实时监测棚内的湿度、温度,且蔬菜的根部插有探针,能自动检测土壤的水肥等情况,相关数据会自动传送到基地的物联网中心,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进行监测即可。

  “我们可以在物联网中心的控制界面进行操作、设定参数,水肥一体机就能根据土壤的水肥情况,自动浇水和施肥。有别于 传统农业的大水漫灌,这套系统能采取滴灌的方式精准浇水和施肥。达到预定时间后,滴灌会自动停止。水的用量可以节约30%左右,肥料能节约近20%。”江西省瑞昌市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中心负责人林晓明介绍。

  林晓明表示,过去种植大棚蔬菜,大多是靠经验。如今,有了物联网加持,数字化应用基本融入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根据检测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做出调整,不仅方便了种植管理,还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瑞昌市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中心是该市将物联网应用于设施农业,提升蔬菜种植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强农“新引擎”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示范中心由瑞昌市农发公司整体运营,占地达450亩,建设有高标准物联网大数据玻璃智能温室1座、物联温控日光温室近60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进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瑞昌市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中心还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为当地村民提供蔬菜种苗、技术培训及就业岗位,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示范中心的温室大棚内,一株株辣椒苗长势喜人。“目前,我们基地育好的辣椒苗有近2万株,除基地自用一部分外,其余的全部免费提供给当地的农户。”林晓明介绍,今年,基地已为当地村民免费提供辣椒种苗2万余株。

  近年来,江西省瑞昌市大力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打造高质量蔬菜产业体系,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strong>政策“暖风”将接续显效</strong>

  <strong>餐厅里赏画展、游船上品诗会,江苏南京南艺后街——</strong>

  900米长的南艺后街,处处散发着艺术魅力:会随着声光电变化的彩绘墙,组成“星空市集”的文创花车,有行人走过就会打开花瓣的声控牵牛花路灯……街区设计运营方、南京旅游集团秦淮河公司董事长黄越说,南艺后街位于南京老城区中心,紧邻外秦淮河、明城墙,是秦淮河汇入长江的尾端,周边还有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大学、江苏省国画院等文化地标,艺术文化资源丰富密集,是街区最大的辨识度。

  到了明朝,统治者特别喜欢吃鲥鱼,于是,他们的快递清单中又多了一项,那就是新鲜鲥鱼。鲥鱼每年4-6月从长江入海口回到淡水繁殖,产卵后再回到大海,捕捞期短。为了快递鲥鱼,明代在南京专门设置了鲥鱼厂,而且在鲥鱼厂建设了冰窖,每年鱼汛来临时,便征发附近渔户捕捞鲥鱼,精选后从冰窖取冰,将鲥鱼冰冻保鲜。

  抓好大项目。内蒙古今年将完成投资6300亿元,重点在现代能源、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和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骨架、公共服务短板领域抓一些大项目、好项目。

  他探索出了一些日常策略对抗焦虑。状态好的时候,他会多阅读,“看到历史上倒霉的人多了去了,会感觉很多人跟自己在一起。”在感染新冠后的焦虑日子里,他读《鼠疫》《昨日的世界》,看不同时空下的人类,如何经历相似的挣扎。

王雅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