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近30场演唱会延期取消 演唱会的狂热要降温了吗?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3 17:00:26

  来源:扬子晚报

  5月31日,原定在今年7月演出的凤凰传奇全国巡演武汉站官宣取消,并确认了凤凰传奇因档期安排今年都不会再到武汉开演唱会了,不少对这场演唱会期待已久的观众只能表示遗憾。时间再往前推几日,5月24日,原定在6月15日演出的光良巡回演唱会南昌站也宣布了延期,延期公告给出的解释为行程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2024年已有近三十场演唱会延期或取消。音乐节“不可抗力”延期或取消被乐迷嘲为“卖不出票的遮羞布”,如火如荼一票难求的演唱会为何会延期取消不断?

  票房不佳外还有更多原因

  与户外音乐节宣布取消延期时一句“不可抗力”的苍白解释相比,纵观今年上半年取消的近三十场明星演唱会,取消原因称得上五花八门。

  比如在5月16日宣布取消的原定5月26日的《天籁女声 穿越经典》音乐会,这是一个在国内多地巡演的拼盘演唱会,其实际取消原因被观众认为是主办方策略失误,票房销售情况不理想。

  也有相当多演唱会是真的因为“不可抗力”而选择取消延期的,比如原定在5月1日举行的五月天香港演唱会,因突发大暴雨天气恶劣而取消,原定在5月4日举行的fall out boy乐队演唱会也因为遭遇恶劣天气而取消。凤凰传奇济南站演唱会和林俊杰郑州站演唱会则是因为与重大体育赛事发生场馆冲突而取消。

  还有的“不可抗力”则让粉丝们多少要吐槽主办方有点不靠谱了,比如原定在5月25日举行的郭富城合肥站演唱会,因现场规划调整,主办方搭建舞台时间不足,无法满足演唱会舞美设备等技术需求故而取消当日演唱会选择改期再办。另一个导致多场次演唱会延期取消的原因为艺人身体问题,前几日引发网友讨论的陈奕迅演唱会临开场取消就是因为陈奕迅嗓音出问题且一时半会未能痊愈,而在今年3月初张学友同样也因为身体不适临时取消了演唱会。

  演唱会市场竞争激烈

  从上半年诸多演唱会取消原因来看也不难发现,演唱 会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头部效应极为突出,呈现出少部分艺人吸引走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一边是多场明星演唱会因为票房不佳只能提前黯淡退场,另一边又是多场明星演唱会因为艺人演唱会行程爆满、工作强度太高而身体吃不消生病。

  从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繁荣到今天,经过了近一年的大浪淘沙,消费者在最初的激情消费之后,头脑显然冷静了不少,消费倾向变得更为明显,再也不是什么演唱会消费者都愿意买单来凑个热闹了。“开票即售罄”的盛况只出现在头部演唱会现场,头部演唱会市场也分成几类,一种是靠着实力站稳脚跟的,比如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包括今年才开始开演唱会的凤凰传奇乐队,他们都有多首国民度极高的作品和强大的创作能力。另一种是靠着粉丝站稳脚跟的,尽管会被另一些网友吐槽“作品仅粉丝可见”,但由于粉丝基础庞大且黏度高、购买力强,这些艺人的演唱会同样不愁卖。

  而票房情况不甚理想的明星演唱会也分几种,一种是属于主办方的宣传策略出现问题,比如《天籁女声 穿越经典》演唱会,拼盘演唱会的几位艺人都属于“情怀向”艺人,是有受众的,但一方面该演唱会宣传不给力,另一方面票价又定得颇高,再者主办方选择在同一城市密集地连开两场,其演出阵容吸引力不足以支撑在同一城市密集连开。另一种情况属于艺人本身市场号召力乏力导致的票房不佳,空有情怀,缺少足够量的优质作品,气氛、表现也泛善可陈的明星演唱会在进行全国多地巡演时票房压力很可能会比较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责任编辑:何俊熹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跨校、跨机构任职,其中还有不同,有人存在“回炉”现象。其中雷涯邻、裘新最为明显。雷涯邻经历了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到北京化工大学,再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历程。

  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考研人数持续上涨,从2013年的176万,到2021年、2022年的377万、457万,2023年更是以474万创历史新高,十年间增长了298万。

  虽后续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招聘会由郑州市政府主办,学校只是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招聘会不仅面向本校在校大学生,也面向校外社会人员,但毫无疑问,由此引发的关于就业难、学历贬值的讨论将会持续一阵子。

  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凸显,就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形成职能和责任相匹配的“看门人”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提出三点建议,包括进一步落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制度,做出更加清晰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切实提高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等。

  本轮高校人事调整中,有多人从厅级岗位晋升到副部级岗位。比如,新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等,职务后都备注有“副部长级”。

  尽管目前官方还没有透露该型战斗机的具体型号,外媒根据该机之前流传的试飞照片,认为它很可能被称为歼-35(为了称呼方便,后续姑且就将它称为歼-35吧)。综合外界猜测,这款隐形战斗机与出口的FC-31“鹘鹰”战斗机在技术上同源,但在细节上有诸多不同,包括机翼采用了可折叠设计、前起落架具备弹射器牵引杆、机首下方配备类似美国F-35隐形战斗机的光电瞄准系统,以及重新设计的座舱罩等。它属于双发中型战斗机,起飞重量与F-35大致相当。在去年曝光的高清试飞图中还能看到,该机在隐形设计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包括锯齿状的发动机尾喷口等,再加上中国对于歼-20已有多年的使用经验,这些因素显示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斗机的隐形效果应该相当令人期待。

曾俊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