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投入逾20亿元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更新 降低粮食机收损失率

来源: 羊城派
2024-05-30 14:04:02

  中新网济南5月28日电(周艺伟 孙婷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武杰28日在该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该省今年投入20.34亿元(人民币,下同)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更新,重点支持单产提升、粮食烘干等粮食生产机具推广应用,引导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向大型低损高效方向发展,促进农机升级换代。

  2023年,山东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99%,较2022年降低0.08个百分点。“按2023年小麦总产量534.75亿斤计算,相当于多收粮食4200多万斤。”杨武杰称,除了机收减损之外,山东还将继续实施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补贴试点,每套最高补贴60万元,增强产地烘干能力,减少产后损耗,实现颗粒归仓。“今年小麦明显好于常年,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山东小麦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杨士新表示,该省投资9.2亿元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208万吨,全省应用横向通风仓容140万吨、内环流控温仓容600万吨、多功能粮情检测仓容600万吨,推广内环流控温、惰性粉物理防治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开展粮情“早知道”预测预警,综合损耗率降至0.42%;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 ,吨粮入库能耗下降34%。此外,该省实施“仓顶阳光”工程,打造“零碳粮库”,装机21兆瓦、年均发电量2300万度,年均减少碳排放2.3万吨。

  杨士新称,山东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专业服务,2023年度共处理粮食536.86万吨、节粮减损21.47万吨。此外,山东还发放科学储粮仓98.8万个,储粮仓防虫、防鼠、防雀、防霉变,能够在3年—5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5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约4.9万吨。

  2024年“三夏”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即将全面展开,各地跨区作业农机运输也将进入高峰期。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岩介绍,夏收期间,山东全面落实免费通行政策,提前在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开通农机绿色通道,对载有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的运输车辆进一步简化查验程序,凭跨区作业证免费放行。发现车辆超载时,先保障相关车辆快速通行,同时落实法定责任义务。

  山东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约占中国的8%。该省依托农机研造推用一体化试点,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同时,做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集成、示范、普及”,积极鼓励广大农机手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机化作业质量和效益。今年以来,山东为5801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加装了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不断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全力打造智慧“三夏”。(完)

  看着儿子捧着歼-20航模爱不释手,胡勇华盼望,未来有一天,儿子能实现理想,驾驶最先进的战机高飞远航,和自己一起守护祖国的蓝天。

  上世纪90年代演出时,《大桥》的舞台上有不少工人身份的演员,他们身上自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和热情,而在周小倩看来,韩秀一的身上恰恰拥有这些特质。2003年,韩秀一从家乡来到上海,彼时,南浦大桥已经伫立在黄浦江之上。这些年在上海生活,他也常常驱车驶过大桥,而在出演“罗大卫”之后,他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座桥,也像是一个按钮,按下去之后,整座城市甚至都会因此改变。”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2日电 (记者 夏宾)在市场意料之中,美联储2023年首次议息会议决定继续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第八次加息,但加息幅度已经回落,目前利率水平创下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2日电(徐婧)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新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也是全市第一个国际重要湿地。

  从2021年来看,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当年,广东在出生人口上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启动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在火热开展,各地密集举办大型现场招聘活动,组织多场次、小规模、专业型招聘会,开展专车、专列、包机等“点对点”运输服务,助力务工者尽快返岗复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截至1月31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000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40万人。

王亦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