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青少年在云南文山研习壮族文化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21 22:28:14

  中新网文山6月20日电(记者 缪超)用植物色素染制花米饭、跟着绣娘学习刺绣、加入篝火晚会歌舞海洋……20日,美国华府青年义工俱乐部的华裔青少年们,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南油村研习壮族文化。

  文山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世居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等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历史,缔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这片神秘边地增添了迷人风采。

  自2022年12月起,美国华府青年义工俱乐部与麻栗坡县第一小学,每隔两周相聚“云端”,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在持续两年多的交流中,麻栗坡的小学生们通过网络视频,曾向他们介绍了大量壮族特色美食与文化。

  当天,美国华府青年义工俱乐部与麻栗坡县第一小学学生携手,一同走进壮族村庄南油村,研习壮族文化从制作花米饭开始。

  花米饭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传承历史。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前后,村民就会到山上挖回几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叶分别捣碎,提取出黑、黄、紫、红、蓝五种色素,再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白色为糯米原本颜色,用植物色素染制食品,这 是壮族先民的贡献。

  在南油村壮族妇女龙彩娥的讲解和带领下,华裔青少年们纷纷动手体验花米饭制作过程。13岁的华裔青少年陈子仲告诉记者,通过研习他感到壮族喜糯食、重节令,“壮族一年中有很多节日,花米饭多用在喜庆日子,这种白色、红色、紫色、黄色、黑色的米饭很美观。”

  “壮族刺绣历史悠久,可以说每位壮族妇女都是一名巧手绣娘,优秀的刺绣作品可以卖出上千元人民币的价格。”麻栗坡县级壮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关平一边带领华裔青少年体验刺绣,一边讲解壮族刺绣文化和绣娘生活。

  美国华府青年义工俱乐部督导吕萍告诉记者,华裔青少年渴望对祖籍国加深了解,这次到云南文山实地探访,使他们感知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

  夜幕降临,南油村村民升起篝火,熊熊火焰映红了人们的脸庞,在场所有人的激情也随之点燃。南油村壮族村民与华裔青少年手牵手,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狂欢,边疆山村化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完)

  带着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兔年特别版“兔墩墩”回到云林老家,台湾青年陈圣儒有些近乡情怯,“既期待又有点害怕”;听见年逾九旬的阿公用闽南话喊出自己的小名,他的心中暖意涌动。

  国宝不再是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舞蹈《锦绣》让默然无声的文物在舞台上“说话”。

郁金香、百合、玫瑰……

  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近年来,老达保村民组建的“达保兄弟”等演出组合,先后参加民歌大赛、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并受邀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以及日本、希腊等国家演出,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近10年来,老达保村寨以歌舞演艺带动乡村旅游,就地演出近千场,接待游客13.85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465.3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千万元。

  “我们的除夕夜和平时的日子没有区别,都会全力救治每一位送到急诊的患者。”祁丽丽告诉记者,“急诊收治患者是常态,患者数量完全不会因为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而有所减少。相反,因为正值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同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觥筹交错间不少人在年夜饭上容易过量饮酒或者暴饮暴食,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所以市民朋友还是要注意保暖,注意饮食节制。”

  陈圣儒:见证民众养老观念变迁

李文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