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暴雨中部分坍塌的“客家第一祠”:将编制永久性修缮方案

来源: 南方网
2024-06-21 21:37:20

  中新社福建上杭6月21日电 题:探访暴雨中部分坍塌的“客家第一祠”:将编制永久性修缮方案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称的李氏大宗祠,是承载着近千万李氏后裔的精神家园,牵动着数万儿孙的心弦。”21日,世界李氏宗亲总会顾问、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人旺告诉中新社记者,海外侨胞十分关心李氏大宗祠受灾情况。

  据上杭县官方通报,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遭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17日凌晨2点40分,位于稔田镇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中新社记者20日来到李氏大宗祠时看到,工作人员已用围栏将李氏大宗祠围住,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陆续抵达现场勘探、调研,商讨宗祠抢险和修缮工作。

  李氏大宗祠是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银两,历时三年建成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宗祠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104间客房、26间客厅、3栋大厅,分封各地宗亲支脉系房号,祭祖时作远地裔孙食宿用房。

  “李氏大宗祠经历近一百九十年风雨沧桑,在这场特大暴雨中,大厅两侧土墙厢房不堪重负,在一米多深洪水浸泡下坍塌。”李人旺介绍说,庆幸的是,前、中、后三厅(文物主体属砖木结构)只是被淹,依然巍然不动,在一片废墟中昂首挺立。

  “特大暴雨强度特别大,持续时间长。”李氏大宗祠管委会主任李文强向中新社记者讲道,李氏大宗祠所在地的主河道水位骤然上涨,宗祠周边农田很快被完全淹没,水位快速涨到宗祠墙体两米位置,导致东西两侧横屋坍塌,所幸宗祠主座保持完好,无人员伤亡。

  李火德是李氏入闽始祖,也称李氏闽粤大始祖,入闽已有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等中国各地,以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后辈有千万之众。

  李人旺说,当李氏大宗祠受灾的照片、视频发出后,海内外不少亲友来电询问、微信问安,首先关心的是有无人员伤亡,其次是表示惋惜和关注,不少宗亲社团还发来慰问信函。

  “经专家初步判定,坍塌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造成的。”李文强说。

  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春连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宗祠东西两侧的横屋是由青砖包土坯构成的,是典型的“金包银”建筑结构“围龙屋式”;由于洪水长久浸泡,夯土墙体出现大面积坍塌,但是宗祠主体结构没有受到影响,宗祠大门到中间主座部分的壁画、彩画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构件均保存良好。

  2021年,福建省文物局试点“文物保险+服务”项目,探索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模式。李氏大宗祠正是其中试点之一。陈春连说,遭受水灾后,保险公司与技术人员及时监测到了灾情,并于灾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李氏大宗祠是客家地区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祖祠之一,是海内外李氏后裔联谊的桥梁。陈春连表示,已组织文物专家现场勘查,将编制永久性修缮方案。(完)

  端稳能源“饭碗”,能源行业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主任池程表示,如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正成为当前每一家工业企业探寻的方向。“元宇宙”的出现给了中国工业一次弯道超车的大机遇,工业元宇宙应运而生,它成为了继工业互联网之后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

  湖北人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strong>英雄的人民身边,有人民的领袖,英雄的城市背后,是伟大的祖国。</strong>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环保型机车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2021年,大连机车与泰国业主签订电池动力机车供应合同,大连机车开始研发新型新能源客货通用交流传动机车。2022年7月,首台出口泰国电池动力机车从天津港装船发往泰国。

  2023年,贵州全省法院将紧紧围绕实施主战略主定位,持续提升司法服务大局水平;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峁荣华说,贵州全省法院将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完)

  周庆葭还建议,建立相关政府部门间的大协同机制,统筹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新能源+N”政策与资源的联动,构建集新能源开发、生态保护、民生工程等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每年增加50MW-100MW建设规模容量,用于“光伏+生态修复”实证研究,并在藏彝走廊区域内推广应用,助力四川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

简志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