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琼:日子像草莓一样红又甜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3 05:30:00

  “爸啦,县净土超市要10盒草莓,还有邻居洛丹也订了5盒草莓。”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聂余村村民普琼正在草莓大棚里除草,就听到儿媳急匆匆的声音。

  “以前不知道草莓是什么东西,没见过也没吃过。现在一天到晚都忙着摘草莓、送草莓。没想到这小小的东西能让日子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富裕。” 普琼褶皱的脸庞布满笑容,他做梦也没想到年过半百的自己居然在家门口学会了种植草莓。

  2019年,尼木县经过多年实践,在北京市对口支援资金、技术优势帮助下,在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16座温室大棚果树植株约6000株,种植面积上百亩。当时,普琼第一次接触蔬菜种植,也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种植,普琼主动承包了一个蔬菜大棚,“以前只会种青稞、土豆,而且当时说是承包,但免了咱们的承包费,蔬菜的收益也是我们自己的。”普琼说,那年自己刚脱贫,也想通过双手致富。

  大棚里的蔬菜一年能收3次左右,不像传统的青稞,一年一熟。这让普琼高兴又激动,他说:“2019年光一个菜棚,就赚到了2万多元。”两年后,由于同村一个老人无力承包,普琼又主动承包一个菜棚。“这个大棚就在家门口,也不耽误农事,而且收入翻倍了。”

  2023年8月,园区面临原有特色农产品车厘子、大桃产量低,经济效应差难题。经过北京援藏专家和技术人员科学研判得出需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对原有大棚进行技术改造。在援藏资金支持下,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向尼木捐赠9000株红颜草莓、2000棵美早品种樱桃树。这也让普琼有机会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种植——种草莓,“当时县里让我承担一个草莓大棚,我欣然接受了,我相信党相信政府。”

  60岁的普琼奔着新生活又从零开始学习种植草莓。考虑到群众根本没有接触过蔬菜、水果种植,尼木县专门成立“点对点”抓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选派干部进驻产业点,教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普琼已经能熟练地种植各种蔬菜了,草莓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他很用心,平时主动跟着我们学习种植草莓。”选派干部确吉说。

  为此,自去年8月份种植草莓以来,普琼比以往更加勤奋,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赶往大棚,早上忙完草莓大棚,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蔬菜大棚,浇水、除草……普琼乐此不疲地穿梭在这些大棚里,就算寒冷的冬天,普琼也忙得汗流浃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努力干,感觉现在自己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普琼说。

  普琼每天最后的工作是,走进草莓大棚,挑出一个个红又大的草莓装满手中的篮子,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电动车后座,趁着暮色往家赶……“我的 孙子很喜欢吃草莓。”普琼感慨,这草莓隔个两三天就能变红变熟,一个大棚能平均每天出30盒,一盒卖40元,这日子富起来了。

  “尽管每天都从普琼那里订草莓,但还是有点供不应求。” 净土公司负责人党晓峰说。

  2023年,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收入340.6万元,就业群众81人,人均增收3.5万元以上,累计带动群众务工150余人次,人均增收0.3万元。

  盛唐开元年间,诗人孟浩然漫游至江南睦州的建德江(今浙江省杭州建德市,新安江建德流域),忽心有所动,将天地之清丽和游旅之愁思凝聚于笔端,写下传诵至今的千古名篇——《宿建德江》。

  滦州市地处河北唐山东部,拥有3000多年历史,留下“伯夷叔齐”“老马识途”“杨三姐告状”等典故传说。2010年,当地依托滦河流域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建设滦州古城景区。古城遵循明清时期北方建筑风格,复原了四方古城门、钟鼓楼、接官亭、古戏台、风雨桥、滦州阁等历史古迹,持续上演以滦州历史上的人文典故为蓝本的演出。目前,滦州古城年接待游客量超800万人次。

  春节里的非遗,是新年的“老味道”,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

  “她很有悟性,也很有韧劲。”工作中,李兴东对李存梅印象深刻。

  23日16时许,获救母女的亲属专程赶到平陆县岳庄渡口表达了诚挚谢意,同时取走了获救母女的物品。其亲属说,母女3人生命体征都平稳。

  据美联社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22日回应称,他正在等待布基纳法索当局的“澄清”。马克龙在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布基纳法索的信息与远离首都瓦加杜古的军政府领导人特拉奥雷“混淆”了。

谢财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