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17 11:59:32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 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美媒报道称,空袭警报在乌克兰全国响起。其中在基辅,人们躲在地铁站里,还有一些人坐在毯子和小塑料椅子上。

元代时又被称为“银顶”

  科隆纳当天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等官员举行会谈,讨论了乌克兰未来数月在军事和人道主义方面的需求。据外交人士透露,科隆纳此访也旨在强调敖德萨对于乌克兰及其周边国家的重要性。

  1月27日是农历正月初六,春节假期最后一天,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的遵义站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来自也门的吴傲山写起毛笔字来游刃有余,不时还会纠正其他外籍居民的汉字笔画。“真好的‘真’是一个框里有三条横线。”他边说边示范。

  经过不懈努力,社会组织工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联系服务职工,加强政治引领,汇聚发展力量,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社会组织的先进分子获得了全国各级劳动模范的荣誉,有的还被选为全国性产业工会委员等。当然,我们也看到,社会组织种类多,活动领域覆盖广,人员构成多样,工作方式灵活,存在组织性不强、灵活就业者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从类型上来看,建会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机构。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社会组织工会建设整体上依然较为滞后,会员人数少、工会组织覆盖率低、工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几年,随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全面推开,社会组织工会体系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理顺关系。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全面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组织这一领域,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工会建设。

林常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