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化提速,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5-31 08:36:11

康臣药业上升7%创半年来新高 机构指公司估值仍处底部区域女坦克视频APp,

  证券时报记者 刘俊伶

  产业步入“快车 道”

  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5月29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25星—28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谷神星一号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产品,是我国最早启动高密度发射交付的民营火箭,在陆地成功发射多次。而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针对海上发射需求进行了适应性改进,为四级固体商业运载火箭。

  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上游,目前,已经有9型商业航天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由多家商业企业发起百颗量级的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下游的应用门槛大大降低,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持续获得政策支持

  商业航天,是指在市场化原则下,通过商业化方式运作参与航天事业发展,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新机制。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获得政策持续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空间等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包括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

  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指出,要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深化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他还有上海、广东等多地提出布局商业航天产业。

  多家机构看好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市场规模方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在2024年将突破2.3万亿元,泰伯智库发布《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2.8万亿元。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披露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

责任编辑:杨红艳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