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遥感、田长制 “全国土地日”青海倡导土地可持续利用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25 19:28:26

  中新网西宁6月25日电 (记者 张添福)AI +遥感助力守护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田长制及网格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当日,AI+遥感、耕地保护田长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为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西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的“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热门词汇。

  自1991年起,每年的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青海省位于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态要素近乎完备。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杨扬说,要引导全社会提升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形成全省上下协同、各方努力,人人尽责、共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局面,“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土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遥感技术就像是“天空中的眼睛”,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地探测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的各种信息,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全面、实时的数据支持。而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AI+遥感能够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表变化检测技术进行自然资源多时相变化检测,为耕地保护监测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青海省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并在全省21个耕地保护重点地区试点建立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田长制及网格员,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见效,全方位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作为田长制试点县(区),我们实现了全区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所辖村委会三级双田长全覆盖,各级田长累计开展动态巡查9700余次,发现并整改土地违法问题267起,恢复耕地630余亩,初步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格。”西宁市湟中区区长郭健介绍。

  目前,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海东市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都兰县纳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

  记者了解到,西宁市湟源县是青海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首例入市成功交易地区,有效解决了乡村产业用地难题,对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土地资产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完)

  参与此次谈判的药物中,康方生物(09926.HK)的卡度尼利单抗备受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9日获批上市,为国产首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基于PD-1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据悉,2023年铁路春运自1月7日起至2月15日止,共计40天。铁路客流以基本流、探亲流、务工流和旅游流为主。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不少旅客在今年选择返乡过年,从而形成探亲等刚性需求。此外,由于去年大批高校放假较早,2023年元旦前后学生返乡潮已基本结束,春运部分需求被提前释放。今年春运集中式客流预计将被打散,错峰返乡、就地过年、旅行过节或将成为主要的三类过年方式。铁路上海站客流高峰日预计出现在1月19日,当日发送旅客将达到47.5万人。

  在王晓晖看来,只有不停地练习,精益求精,才能把更好的节目带上更大的舞台,展现海盐滚灯的独特魅力。

  ②

  “引导并灌输青少年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一大批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社会中坚力量,让‘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是我们每一位港澳委员不可推卸的责任。”贺培正如是说,也如是做。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星”闪耀太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700颗,“高分天眼”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大大提升,在生态监测、智慧农林、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明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