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剔犀的“红与黑”:千年不朽的绚烂

来源: 金融界
2024-05-27 02:37:09

  中新网运城5月26日电 题:绛州剔犀的 “红与黑”:千年不朽的绚烂

  作者 高雨晴 杨佩佩

  “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黸等复,或三色更叠。其文皆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中国现存唯一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如是描述剔犀。

  近日举行的“行走河东·沿着黄河看非遗”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期间,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等地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绛州剔犀漆艺研制所,近距离感受中国漆艺之美。

  走进绛州剔犀漆艺研制所展厅,琳琅满目的剔犀工艺品,整齐摆放在展示架上。小到饰品,大到家具,件件作品髹漆肥厚、黝黑发亮、大气华美,正应了“无器不髹”之说。

  “在这里,我欣赏到了剔犀技艺的精湛之处。匠人们以刀代笔,在漆器表面雕刻出各种花卉、鸟兽、人物等图案,线条流畅,构图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剔犀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加拿大红枫林传媒集团总编辑姚风明说。

  剔犀是将朱、黑、黄等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后,用刻刀雕刻。因其花纹处显现出的漆层,是仿犀牛皮的纹理而来,故名“剔犀”。

  “绛州剔犀技艺最早起源于汉代,至元代趋于顶峰,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剔犀技艺传承人何鹏飞介绍,这门技艺工序繁杂,制作一件“绛州剔犀”漆器,需经过采漆、制胎、制漆、灰胎、髹漆、绘图、雕刻、打磨推光等八大工序数百道小工序。

  何鹏飞出生于1986年,受父亲何俊明影响,7岁时开始接触漆艺。“初中时,帮忙印图案;高中时期,开始打磨推光,趁放暑假还帮忙做坯胎;到了大学,学习雕刻等更为复杂的工序。”何鹏飞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便返回家乡,跟随父亲系统性研习剔犀工艺。

  协助父亲完成国宝复制任务、帮助其整理资料……在此过程中,何鹏飞对剔犀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秉承传统,立足创新,制作出诸多剔犀精品,2019年被认定为绛州剔犀技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何鹏飞告诉记者,在非遗传承及创新方面,他坚持两条线路:一是不断挖掘古代技艺,复原一些博物馆馆藏珍品,将工艺做到极致;二是将每一项复原的技艺进行延伸,遵循“日用即道”原则,在设计时,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

  “我们的创新还是在延续传统,更多的是想把传统技艺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完整地呈现给当今社会。”何鹏飞说。

  子承父业,薪火相传。如今,“绛州剔犀”已然成为何鹏飞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其与团队设计研发出“日用即道”、文创、茶器等多个系列产品。其中,茶杯、咖啡杯等茶器,深受年轻人喜爱。

  谈及传承,何鹏飞说,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喜欢、传承“绛州剔犀”,为千年传统技艺注入新鲜血液。(完)

  当日,李国忠开着电瓶车驶向所负责的区域。7公里的湖心路,他每天最少要在鸟类最活跃的早晨和傍晚走两趟,除了观察湖面、候鸟情况,还要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持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21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4500亿美元,2022年前三季度较2021年同期增长12.5%。在传统贸易和投资往来持续展现强劲活力的同时,双方不断尝试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更好惠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人民。

  中新经纬1月26日电 港股兔年首个交易日高开高走。恒生指数收盘涨2.37%报22566.78点,创2022年4月以来新高;恒生科技指数涨4.26%报4763.61点,续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

  今年,各上海区政府根据辖区实际,共划定管控小区8600余个,重点管控路段2080余个,重点管控部位4200余处。同时,在往年基础上,结合民航管理规定,新增净空保护范围为禁放区域。

  春节期间虽不是茶叶旺季,但该基地负责人汪卫生依然每天忙碌着。“200多亩的基地有十几种茶苗,正月初六就要开始发货。”他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上海1月26日电 (记者 李姝徵)春节假期进入后半程,返程回沪车辆逐渐增多。记者26日从上海警方获悉,G40沪陕高速上海段迎来春节返程高峰。

王玉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