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锂电池产业联盟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5 02:11:36

  中新网西宁6月14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14日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获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抓产业建圈强链,全面开展锂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招商,初步形成了锂电池产业联盟,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青海是中国锂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省会西宁市依托青海地域辽阔、太阳辐射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3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1%,单晶硅、多晶硅、碳纤维产量分别增长1.3倍、1.9倍、1.2倍;同时成功引进光伏垂直一体化、高纯多晶硅等74个项目,集群效应持续凸显。

  据介绍,今年以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青海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打造千亿级的智慧储能产业链为契机,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了多能互补的储能产业体系。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抓产业建圈强链,全面开展锂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招商,初步形成了锂电池产业联盟,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开发区现有动力及储能电池32.5吉瓦时、正极材料16万吨、隔膜1.5亿平方米、铜箔2万吨、壳体3500万套等产能规模。开展产、供、销、建一体化储能项目,打造光伏+储能系统融合新模式,鼓励时代新能源、弗迪电池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启动储能电池生产 线,今年新引进落地浙江海得20GWh储能电池机柜、中国电建10GWh短时高频储能机柜组装生产线等项目,逐步形成了正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铜箔、机柜等相对完整的锂电储能产业链。

  同时,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新型储能项目谋划力度,积极招引资源富裕、安全可靠性高、生命周期长的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化学储能,储备了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200兆瓦时框架式重力储能等项目10项,积极探索适合青海省实际的储能技术路线,解决电力供需平衡和削峰填谷问题,构建多元化的储能产业体系。

  此外,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整合园区资源,稳步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锂电池关键材料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引进布局储能系统集成及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温控系统等关键环节配套项目,打造西北储能系统集成基地,推进“光伏+储能”一体化发展,厚植新能源产业沃土,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支撑能源领域双碳目标。(完)

  知名评论人石述思对事件评论称,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现金交易数额巨大,成为诱发各种金融违法行为的温床,尤其是当线上交易的技术和服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加强线下现金流通交易的监管是大势所趋。

  各家车企陆续公布2022年财报或业绩预告。2022年,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不少车企依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爆发,打了一场漂亮的仗,但也有车企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strong>电影的春天回来了吗</strong>

  努力推进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让更多青少年投入到足球事业中,依旧是摆在中国足球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工作人员表示:“备用线路不能启用,限电也不行,只能用这条线路进行分流。这个方法虽然可行,但是难度和风险很大。还有在做分流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不能出现任何的风险问题。”

  会议提出,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打造创新联合体,汇集优势资源加大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攻关力度,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争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先锋队,制定重点行业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以链带面、织链成网,助力构建有序链接、高效畅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力军,积极推进重点区域产业合作,加大国防军工、粮食能源资源、骨干网络等重点安全领域布局,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争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引领者,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中新财经)

张品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