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大学生调研:八成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同时储蓄理财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5-30 13:14:5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普惠金融的普及,以及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和信贷需求的增长,面向大学生的信贷服务快速发展。此前由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缺乏规范,风险防御意识和社会经验都相对缺乏的大学生,容易落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不当催收、裸贷丑闻……这些字眼一度成为媒体头条,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银保监会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央行等五部委,于2021年2月重磅出击,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审慎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建立完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未经银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2024年5月,新浪财经对超过1万名大学生开展了《2024大学生消费金融认知和使用情况调研》。调研显示,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更趋理性,八成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的同时有自己的储蓄和理财。98%的大学生会有意控制自己每个月的消费和使用额度。

  另外,调研中97%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非法校园贷产品,超99%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正规消费金融产品可供选择,就不会选择高利率非法校园。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经过三年治理,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学生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校园消费金融领域已经走向规范,非法校园贷和过度消费情况退潮,“良币驱逐劣币”的可喜局面正在发生。

  八成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同时储蓄理财

  自2004年国内部 分银行面向大学生推广信用卡至今,消费金融在校园经过了20年的发展。调研显示,大学生们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

  本次调研中,“消费金融”指的是信用卡、花呗、月付等信用支付类消费金融产品。共有11390名大学生参与了调研,使用过消费金融产品的有10240人。调研发现:其中82%的大学生并不是因为“真的缺钱”才用消费金融,在他们看来,更高效使用金融工具,是让自己更“省钱”。

  具体来说,近52%的大学生表示,使用消费金融产品是因为“没成本,比如信用卡、花呗有免息期,可以先用信用卡、花呗,自己的钱放余额宝等赚收益”。56%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消费金融“能省钱”,有“积分兑换或立减优惠”。也有45%的大学生表示,是“在各类场景中自然开通的,有红包或推荐,用着也没损失”。只有18%的人表示是因为“需要借钱来提前消费”。

  80%的大学生表示,在使用消费金融的同时,有在进行储蓄理财。调研还显示,超98%的大学生会有意控制自己每个月的消费和使用额度。9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每月消费金融的使用金额不超过2000元,主要用于餐饮外卖、出行交通等日常消费。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产品的主因已经不是为了过度提前消费,而是逐步走向合理使用金融工具,培育金融和理财习惯的阶段。

  更早融入社会 过半大学生有兼职收入

  过往,外界曾有担心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早已脱离实际需要。但实际上,新一代的大学生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加深入,对社会的融入也更加深入,他们的金融理财观也更加成熟。他们非但没有过度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反而更加具备“利用工具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能力。

  这体现在他们更早融入社会。超半数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现在不仅有家里给的生活费,也有兼职等额外收入,这些收入来源前三名是“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计划”“兼职做家教”“在外部商业机构打工”,也有26%兼职大学生“在社交平台做内容博主接单推广”赚取收入。46%兼职大学生的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16.5%的兼职大学生收入超过了2000元。

  记者在校园中采访发现,不少大学生用兼职收入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首都经贸大学广告专业的小翼告诉记者,她爱好摄影,父母送的相机一用就是7年,但配置有些跟不上了,想要更新设备,又不想再让父母为自己买单。于是小翼通过24期分期购买了新相机,提升了技术,也开始尝试接约拍的工作,“用了一年多,已经靠约拍赚的钱快要还完了”。

  与此同时,大学生获得消费金融、理财等相关金融知识的途径也更加成熟,8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是“边用边学,在支付宝等专业App使用操作中获得金融知识”,50.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金融知识来自“媒体报道或权威自媒体博主科普”。

  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看,各方共建是改善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的良方。几年间,持牌金融机构对校园消费金融做了一系列定制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举措,也令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印象。

  73%的大学生感知到持牌金融机构“加强了校园宣传,科普相关金融知识”,65%的大学生感知到“花呗可以自主做额度管理,并通过账单助手做消费提醒”,48.6%的大学生感知到机构对大学生额度的控制,“信用卡及花呗对大学生的授信额度相比职场人士平均更低”。48%的大学生感知到“比较清晰的展示了产品重要信息,包括利率、还款期限、完整账单等”。

  三年整治后 97%大学生未接触过非法校园贷

  我们深入调研并和很多大学生交流之后发现,经过三年治理,早年的非法校园贷已经基本远离校园。

  2021年五部委的《通知》中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随着银行、消金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加入,“良币驱逐劣币”让大学生能便捷地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

  调研中,97%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高利率的非法校园贷产品。有99%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正规消费金融产品可供选择,就不会选择高利率的非法校园贷。

  值得关注的是,在3%有使用过非法校园贷的大学生中,“正规消费金融产品无法申请或授信额度较低,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和“遇到大额用的需求,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不得不用”,是最主要的两项原因。这显示,提供正规消费金融服务,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是避免非法校园贷泛滥的重要保障。

  近94%的大学生认同大学生有合理使用信用卡、花呗等正规消费金融产品的需求。35%的大学生表示“应该让自己选择是否使用,不能一刀切关闭”。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表示: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早年大学生消费贷款市场之所以存在乱象,其中也包括正规金融服务没有及时跟上的原因。

  他认为,“偏门”要堵严、堵实,这一点这几年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正门”也要开大、开好,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短板。此外,需要鼓励和引导银行、消金公司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做好大学生的金融科普教育,并为大学生提供理性消费管理工具,这也是持牌金融机构应尽的责任。

  如今,这群把“情绪价值”挂在嘴边的年轻人贡献了互联网上无数热搜和话题。从“特种兵式旅游”看遍祖国大好河山,到“演唱会上看日出”感受生活的无限可能,从“打工赚钱给父母买礼物”让家人过得更好,到“走街串巷寻找人间烟火”抚平内心躁动,他们把“情绪价值拉满”,但同时并不过度消费,而是认真评判自己要花的每一分钱。当下,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积极局面正在形成。正如有同学在采访中提到的那样:“财富和人生,都是需要学习和管理好的,消费金融只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发挥它在生活中的积极价值。”

责任编辑:张倩

  关于涉疆、涉藏、涉港问题。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不是什么人权、宗教、民族问题,而是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涉。

  到了2023年一季度,印度市场销量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三星以2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vivo以17%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以16%市场份额排名第三,OPPO和realme排在其后。中国手机品牌在当地市场约占50%的市场份额。

  另外8人因操纵比赛或下注斯诺克比赛,被处以8年至2年6个月不等的禁赛,但因提前认罪,禁赛期被缩减到5年4个月至1年8个月不等。他们需要缴纳罚款的金额均为7500英镑。

  此次新疆之行信息发布也打破常规,主要由访疆团成员通过自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网络直播,让更多无法同行的日本民众也能跟随他们的镜头即时了解访疆实况,体验真实立体的大美新疆。对于是否担心访疆团成员通过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可能遭到质疑甚至攻击,薛剑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确实会有一些担心,但我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信心!更有这样的底气!信心和底气来源于中国国内和平安定的大好局面,来源于广大中国人民和谐安定的美好生活,也来源于日本广大民众在事实和正义面前的良知。

  有趣的是,希普金斯的口误反而让许多新西兰人喜欢上了他。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自己能在看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时“笑趴了”。还有许多人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做“劈叉”的视频,表示自己“正努力听从政府的建议”“大张双腿,而不是传播病毒”。

  查询链接:辽宁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https://mp.weixin.qq.com/s/WO7vWsC4rWPisxc2V1Ci5g

林姵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