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下苦功 太湖展新颜: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4 02:01:27

  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治理下苦功 太湖展新颜

  ◎本报记者 金 凤

  记者了解到,在太湖梅梁湾羊岐村西侧的湖滨,今年底有望出现一条长约1.75公里、宽约100米的水下湿地带。这是太湖生态治理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既能为太湖淤泥找到去处,减少太湖内源污染,又可助力湖滨生态修复。这项试点工程已于近日开工,计划今年底前完成。

  近年来,江苏深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在不久前江苏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带来好消息: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水质实现“三新三最”

  太湖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生态资源,更是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支撑。发布会上,蒋巍以“三新三最”概括2023年太湖水质的“健康指数”。

  “2023年,太湖水质实现新改善,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蒋巍介绍,根据国家考核数据,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Ⅰ类,总磷为0.052毫克/升,总氮为1.09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17.5%和9.9%。东部湖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西部湖区水质大幅好转。2023年上半年,太湖水质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2007年夏,太湖蓝藻泛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那时,太湖沿岸城市发展粗放,工业废水被直接排放入湖,加上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太湖俨然成为一个大染缸。此后,江苏下大力气常抓长治蓝藻问题。

  “2023年,蓝藻防控取得新成效,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轻。”蒋巍说,去年,江苏发现蓝藻水华53次,同比减少51次,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下降45.7%、50.8%和30.3%,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08,从“良好”提升到“优秀”。湖体水生植被面积达到200平方千米,同比增长25.8%。

  如今,太湖“三白”之一的白鱼以及重点保护物种中国淡水蛏,在全湖主要湖区均被检出。白鹤、黄嘴白鹭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也在太湖流域陆续出现。

  2023年,太湖流域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重点断面优Ⅲ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流域206个重点断面优Ⅲ比例为96.6%,其中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及以上,全年总磷、总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9%、25.5%。流域19个湖库水质持续改善,长荡湖水质达到Ⅳ类。

  向好数据背后,离不开一张覆盖太湖流域的“水陆空天”水质藻情监测监控网络。蒋巍介绍,监测监控网络配备43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船14艇、1个观测站,具备对60余项指标进行自动监测的能力,可实现每30分钟监测1次藻情。全面而精细的监测网络,为改善太湖水质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绿色产业扮靓太湖“容颜”

  生态之要,产业为基。近年来,江苏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扮靓太湖“容颜”。

  蒋巍表示,为持续提高太湖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江苏全面削减工业污染排放,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6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省级绿色工厂498家。同时,江苏加大涉磷企业整治力度,对流域20273家涉磷企业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原则进行整治,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截至2023年底,8987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编制,6970家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治。

  太湖洮滆片区地跨江苏常州市武进和金坛两区,是太湖上游重要汇水区域,也是主要入湖河流生态补水的必经之地。“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对提升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太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周金刚说。

  两年多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常州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河网综合整治等9个方面共排定51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84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开工建设46个项目。

  同时,常州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新增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排全国第四。

  周金刚说,常州正在积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常州武进区完成常州市首单工业用水户间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从“闲置”向“增值”流动。常州金坛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持续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武进区前黄镇30兆瓦分散式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绿色产业连点成片,让太湖沿岸展现出盎然新貌。

  控源减污守护鱼米之乡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持续加强控源减污力度,江苏坚持把提高控源减污水平作为太湖治理的关键。

  在太湖污染源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村庄形态复杂、点多面广而难度较大。滆湖位于太湖上游,其水质与多条入太河道紧密相连。为保太湖碧水安澜,减少农业污染,滆湖沿线的官林、高塍、和桥三镇,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全面实施3.15万亩池塘生态化改造,为太湖水质提升作出贡献。

  近年来,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3个百分点。江苏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1.18万亩,并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流域46万亩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全部完成。2023年,流域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超过83.3%,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太湖地区自古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目前粮食、水产、果茶等产业规模较大。江苏如何在推进太湖 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进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将答案总结为“三控减、三改造、三处置

  所谓“三控减”,是指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直播稻控减。孙翔介绍,目前,江苏建立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50个,建成5个省级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和47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去年太湖流域农药使用量预计较2020年下降1.5%以上。同时,江苏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去年太湖五市共控减直播稻41.2万亩。

  “三改造”指推进养殖场户粪污收集处理设备改造升级、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据了解,2023年江苏完成6.1万亩规模以上池塘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18个,推广喷灌、微灌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1.2万亩。

  “三处置”包括对畜禽粪污开展资源化利用,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实行回收处置。孙翔说,2023年太湖流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沿湖三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73.9万亩、还田率超83.3%。太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太湖五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全年累计回收处置超过2000吨。

  广西采取多项举措,全力做好基层药品保供,初步缓解了基层药品短缺的问题。在设备配置方面,已陆续配置了1.3万个指夹式血氧仪、1000多台制氧机等设备,近期又为全区各村卫生室配置了2.9万多个血氧仪,全部用于村屯基层民众就医诊疗。

  就在岸田政府向美国“投怀送抱”之际,其国内执政却危机四伏。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在视频致辞中说,汽车产业是江苏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博世集团选择在苏州投资建设新的汽车产业项目,将为江苏省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江苏将积极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据新华社电 日前,辉瑞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未通过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公众担心这将影响新冠用药保障。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表示,按现行的新冠药品报销政策,Paxlovid仍可临时报销至3月31日。

  在北京大源非织造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卷卷无纺布在机器轰鸣声中被制造出来,经过仔细包装,它们将流向日本等10多个国家,最终成为面膜、纸尿裤等。“现在我还记得2022年元旦后,自己拿到北京第一份RCEP证书时的激动心情。”该公司外贸部经理田锦利说,凭着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每批货物都能享受日方的关税减免。出口货物降低了成本,一年算下来公司节省了十余万元人民币。

  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并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徐嘉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