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四大银行公布年度“成绩单” 不良贷款率齐降

来源: 格隆汇
2024-05-31 05:50:30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资产规模领先的“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2023年业绩全部揭晓:去年日赚逾33亿元(人民币,下同),不良贷款率齐降,信贷投放重点领域表现亮眼。

  据年报披露,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3651.16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净利润3324.6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净利润2698亿元,中国银行净利润2463.71亿元,均同比正增长,四大行合赚约1.21万亿元。去年末工行总资产近45万亿元,保持全球领先。

  复杂环境下,四大银行业绩稳健增长并不容易。一直以来,存贷款利息差是中国各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银行业通过下调新发放贷款利率、存量房贷按揭利率调整等方式持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空间延续近年来收窄趋势。

  如中国银行2023年非利息收入约1563亿元,同比增长23.98%,是年报利润表中变动最大的一项,该项收入在中行营收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建行去年非利息收入也录得8.86%的同比增幅,增至约1525亿元。

  谈及今年盈利形势,农行董事长谷澍提到,将围绕重点领域推动中间业务价值贡献提升,如把握中国消费恢复机遇,加大第三方支付、信用卡等业务拓展力度。

  作为中国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稳健的经营业绩令四大行支持实体经济更有底气。其巨额信贷资金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领域获重点“呵护”。

  在高基数基础上,农行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2023年继续增长:制造业贷款余额2.95万亿元,同比增2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规模超2万亿元。

  中行2023年共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授信1.47万亿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大增30.94%、74.35%、28.05%。

  工行2023年投融资总量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等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工行副行长王景武透露,今年资金增量保持去年同等力度,仅前两月该行公司贷款就较年初增长近9000亿元,创下新高。

  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设 等“三大工程”亦迎来资金支持。建行副行长王兵表示,截至去年末,建行已对接“三大工程”项目200多个,储备项目150多个,储备项目融资需求170亿元。后续将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更多项目更快落

  “放这么多贷款,资产质量不能出问题。”谷澍在农行业绩发布会上替市场说出了另一关切。

  年报显示,四大行资产质量主要“体检指标”处于健康区间,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集体较上年末下降,降幅最大的中行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王景武提到,工行加大风险房企和项目处置出清力度,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可控。2023年末,其境内房地产业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

  农行副行长张旭光称,农行对不良贷款早反应、快处置,房地产行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23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新发生不良贷款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城投企业资产质量稳定,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化债政策稳步推进,偿债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每一次美国大选候选人,甚至是美国的执政政府,其资金的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些军火商,台湾当局把“保护费”交给军火商,军火商再投给美国的这些参加选举的政客,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所以说这么多美国的军火商来台湾,根本就不是为了台湾利益,而是组团来薅羊毛了。

  后来,很多锦州朋友告诉我,锦州政府领导已经到淄博学习去了。我问李哥,想不想让锦州烧烤也成为淄博烧烤一样的“网红”。李哥反问,“万一哪天不红了呢?”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在文中称,大熊猫饲养管理是一项科学严谨且专业的工作,哪怕是专业人士也无法仅凭“网络看诊”就能判断一只大熊猫健康与否。公众过度拟人化和过度共情会干涉正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有专业的饲养团队和兽医人员精心照顾着它们,尊重它们的习性,维护它们的健康。无论是否在公众视线,它们都会受到精心照顾。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2022年4月8日至6月2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开展了常规巡视。之后不到两周,张务锋于6月15日官宣被查。同年12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开除其党籍和公职。

  他说,淄博房地产销售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去年疫情导致的房地产销售滞后现象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其次,淄博市政府于今年2月7日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如解除限购、限价以及税收优惠等,这些政策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此外,春节期间的返乡置业潮,也是推动淄博房地产销售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来看,2020年实现学术产出总量并行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但当时还有一个期望,即投入到基础研究的资源可以与欧美大体相当,后来这点没能完全实现。2030年实现贡献并行目标预计会有一定的难度,当初预测时对全球科研合作的预测显得过于乐观,对2050年实现源头并行目标也还要再观察才能判断。”杨卫说。

卢淑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