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有点“痛”:半年终止了25个IPO项目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23 18:45:14

  来源 :深蓝财经

  01

  年内25家IPO项目终止

  6月19日,深交所网站显示,中信 证券保荐的上海熙华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熙华检测)撤回IPO,历时近一年的创业板IPO之路正式

  而仅在2天前,中信证券保荐的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才刚刚撤回IPO。

  根据深蓝财经梳理,今年以来,中信证券深交所终止项目已达17家,上交所终止项目达8家,年内合计25家公司IPO终止,均主要为主动申请撤回。

  尤其进入6月以来,中信证券主动撤回的IPO项目明显增多,截至6月19日,已有7家公司撤回终止,一家公司终止注册。

  另外,目前中信证券深市和沪市分别有27家、26家公司处于中止状态,IPO进程明显延缓。

  截至目前,年内中信证券注册成功的IPO项目寥寥无几,深市方面仅有2家公司注册生效,分别是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沪市方面同样是2家公司注册生效,分别是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聚热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这4家公司仍未上市

  02

  投行业务收入大降

  一直以来,投行业务是中信证券的优势业务,如今却遭受严重冲击,折射出IPO监管环境巨变。

  自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以来,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明确要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新“国九条”中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从严监管分拆上市等。

  截至目前,沪市已有91家IPO项目终止,深市有99家终止,合计190家,涉及多家券商,成为行业的共同阵痛,其中中信证券终止项目占比达到了13%

  受此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8.6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9.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6.11%。

  2022年,中信证券的IPO项目数量较2021年下滑14.70%至58个,而2023年同比再次减少41.38%,承销规模也大幅缩水66.6%。从2024年至今的业务表现来预计,今年继续大幅缩水几成定局

  压力之下,中信证券把寒气传递给了员工。

  今年4月,界面新闻报道,中信证券对100多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了调岗,旨在缓解IPO速度放缓带来的人员压力。调岗并未导致薪酬变化,但中信证券已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如果考核连续不达标,可能会面临降薪甚至被劝退。

  03

  监管处罚纷至沓来

  相比投行业务下滑,中信证券保荐质量引起更大舆论关注,不少项目被质疑“带病上阵”

  例如,认养一头牛曾被证监会发布近1.5万字长文问询。证监会对该公司提出了48问,内容涵盖奶源建设、销售费用高等,甚至还直接被问及是否涉及传销。

  此外,今年以来,中信证券投行部门因执业质量已收到多张罚单。

  此前证监会查明,慧辰股份2020年7月13日披露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后披露的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20年虚增利润高达6096.16万元。

  中信证券作为慧辰股份2020年上市时的保荐机构,拿到的承销保荐费用为5381.86万元。然而,在保荐阶段未能发现该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旭

  <strong>直新闻:台“汉光军演”也将于5月中旬举行,外界传出此次军演将首次演练撤离在台的美籍人员内容。这种传闻的出现反映出什么?一旦发生战事,岛内民众是否将沦为美国的牺牲品?</strong>

  高凌云说,美国官员时常在图书馆、研究中心举办的活动上传递这类“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能够以较小的政治风险得到外界的较多关注。这凸显出目前中美双方缺乏合作交流相关的机制性安排。高凌云认为,通常来说,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定期的会议来推动进一步的交流,“但这需要美方把改善中美关系当作长期性的安排去推进,而不是当作捞取政治资本的权宜之计。”

  锦州这座东北四线工业小城,十年人口净流出达42万人,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留下的人就业机会少,工资不高,房价却不低。看似安逸的背后,各行各业的人内心都同样焦灼不安。

  中国驻加使馆发声明表示,“如果加方执意挑衅,我们将坚决奉陪到底。”这话说得很硬气,说明了加方行为的恶劣。不得不说,加拿大的对华外交,那么轻易就被几个反华政客利用虚假报告再通过媒体炒作而绑架裹挟,这实在令人悲哀。希望中加过去几十年互利共赢关系的历史,能让加方早一天回归对华冷静和理性。

  中新财经注意到,2022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淄博是一座重工业城市,拥有全面的工业门类,曾凭借着良好的基础和资源禀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淄博所处的产业环境发生变化,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曾经拖动经济齿轮飞速运转的重工业,变成了淄博必须“腾笼换鸟”的历史包袱。

高孟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