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八步沙:飞沙走石的风沙口渐变生态研学打卡地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16 17:29:20

  中新网兰州6月16日电 (记者 冯志军)“八步沙,出门八步就是沙。”这处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昔日里曾风沙肆虐,沙子慢慢埋掉了田地,一些人相继逃离家园。经过三代人40多年的接力治理,成为享誉甘肃省内外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研学、观光旅游的打卡地。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林业英雄”等诸多荣誉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是八步沙“六老汉”第二代治沙人。年逾古稀的他,用一生兑现了父辈们“绿色的承诺”。

  “随着气候干旱和过度开荒放牧,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7.5万亩的八步沙已是寸草不生、黄沙漫地。”郭万刚回忆道,八步沙所在的古浪县土门镇,当时人均耕地仅为1亩左右,三五场风沙过去,一年的粮食就没了希望。

  “不与风沙抗争,迟早会被风沙吞没。”1981年,古浪县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政策,把八步沙作为试点向社会公开承包。“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谈何容易?多少年后才会有收益?”政策出台后,基本无人响应。

  “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把沙治住!”当时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村主任的石满老人率先站了出来。随后,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和贺发林、张润元等社队干部也相继响应。

  年近半百的“六老汉”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当年秋天,他们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锨,拉开了治沙造林的序幕。刚开始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就用“一锨沙、一棵树”的土办法造林。不料几场大风刮过,近多半树苗被黄沙埋掉。

  “老人们约定,如果这辈子治不住沙,就让后人们去治。不管多苦多累,每家都要有一个继承人,一直要把八步沙管下去!”郭万刚说,经过反复摸索,老人们总结出了“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方法。

  “春秋时节,是压沙栽树的黄金期。为了赶进度,我们全家老少齐上阵,还雇了不少邻居来帮工,卷起铺盖住进沙窝里。没有炉子生火做饭,就用三块石头支口锅,开水泡馍当饭吃。大风一起,沙子刮到锅碗里,吃到嘴里把牙齿咯得吱吱响。”郭万刚回忆说。

  转眼到了第四个年头,那一年春天雨水多,地里墒情好,老人们种下的大部分树苗成活了。望着一棵棵亲手栽种的花棒、梭梭长出了芽,老人们高兴地笑了,受的苦总算有了回报。

  “过了几年,63岁的父亲生病进不了沙漠,要我接替他去治沙。当时31岁的我正在土门供销社上班,是个让人羡慕的国家职工。”郭万刚说,自己很不愿意丢掉这个“铁饭碗”,到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去治沙。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沙和枯燥而艰苦的造林生活,他苦闷过,也后悔过。

  真正让郭万刚坚定治沙信念的,是1993年那场刻骨铭心的“5·5”沙尘暴。这场13级以上的黑风暴夺走了当地多人的生命,“经历了这场灾害,就算是豁了命,也要把沙给治住,再不能让它吞噬我们的土地和生命!”

  随着“六老汉”中的大多数人相继离世,郭万刚和其他几个兄弟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锨,成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三北”防护林政策调整,加上连年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林场附近按照政策打一眼机井,开上些荒地,发展集体经济,补贴造林费用。”郭万刚这一大胆的提议,获得大伙支持。经过艰难跑贷款和发动六家人集资,终于凑齐打井所需的30万元。当一口156米深的机井历时4个月终于打成时,大家忍不住抱头痛哭。

  从此,八步沙林场走上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综合发展的新路子 。在完成八步沙的治理后,继续向周边更远的风沙口和荒漠发起挑战。近年,八步沙三代治沙人被授予“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郭万刚表示,把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变成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六老汉”只有一位老人在世,今天的“六兄弟”也在一天天变老,第三代人也陆续加入治沙队伍。(完)

  作为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国际黄金水道,台湾海峡年均通过船舶约94万艘次,日均2500余艘,其中年均进出福建沿海各港口船舶约60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近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700万标箱,客运量近2200万人次。海上渔业养殖、捕捞一直是福建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台湾海峡由北到南分步有闽东、闽中、闽南和台湾浅滩4个渔场,目前约有1.38万艘登记渔船和6万余艘乡镇船舶长期在福建沿海开展渔业生产活动。

  第三,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奠定了2023年的房地产复苏的基础,但第一波疫情冲击高峰可能还没有过去,之后余波还会影响经济复苏,因此最起码在短期内不能过度乐观。

  2022年12月26日,好消息传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交付东航的全球首架机的首班验证飞行开启。C919的起飞,是中华民族“大飞机梦”的腾飞。“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孟见新心中时时牢记。他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要干就要干到极致!造飞机,不能没匠心!”

  千亿房企仅余20家

  “泰国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和表现力都特别强,他们都很会跳舞,跳得都很好看。同时从来不吝啬表达对老师的喜爱。”说起自己的学生,董静雅总是滔滔不绝,在她看来,此次的志愿者工作不仅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也让她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变得更加自信、快乐和外向。

  据悉,此次集中入驻的40余家企业包含国际公司、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以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下游企业。雄安·电建智汇城项目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实现了166万平方米项目工程的全面封顶以及首期开园运营,并实现首次集中引进企业落户。

张欣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