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青年相聚彩云之南:用新思维、新方式保护世界遗产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15 11:35:30

  中新社云南弥勒6月14日电 (陈静)“年轻人要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方式保护世界遗产,比如数字化、自媒体传播等。”13日,来自马来西亚的短视频博主罗甲芳在2024国际青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对话系列活动上分享自己与世界遗产的故事,表示想通过镜头把世界遗产的魅力展现给全球观众。

  当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媒体记者和青年齐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分享独到见解,并将参访红河哈尼梯田,了解梯田生态保护及乡村旅游发展,调研阿者科村传统村落保护、民族刺绣、哈尼古歌等。

  罗甲芳回忆,“9岁时,刚学会使用互联网的我搜遍全网旅游攻略,做好行程,在父母陪伴下走遍了历史名城马六甲与乔治城的各个博物馆及古迹。”此次红河之行,她计划以小众旅游目的地游记的方式记录见闻,让更多人了解云南、了解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首次到访云南的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已在中国工作生活13年。他了解到许多中国青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令他感触颇深。

  “年轻人有更新的理念和工 作方式,他们把传统文化融入景区、民宿,把古老的东西变得更有活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太棒了。”方浩明说,“我的故乡伊拉克的古巴比伦王国有5000多年历史,很遗憾没能得到很好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不管来自哪个国家,我们都应携手保护它们。”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千百年来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哈尼梯田文化。“Z世代”哈尼族姑娘杨钰尼生长在红河哈尼梯田边,深受梯田农耕文化和歌舞文化的滋养。读大一时她就在家乡红河县筹办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青少年儿童美育艺术教育工作。

  9年来,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非遗进校园”“送艺下乡”志愿服务覆盖红河州百余个乡镇,上千个乡村。

  “四季生产调、乐作舞等都是梯田农耕生活的艺术化体现,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杨钰尼说,把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融入传统文化,将吸引更多人了解哈尼族文化、哈尼梯田,从而更好地保护它。(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鄂尔多斯2月9日电 题:资源城市鄂尔多斯兔年谋新局:新能源成“新赛道”

  与传统果树不同的是,这里的樱桃树、杏树被人工培植成形,栽进无纺布制成的“花盆”里,被称为“移动果园”。

  “健康中国我们行动”自去年5月启动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依托“我们行动啦”微信小程序大数据及打卡人群问卷调查,于去年底发布《国民健康生活方式洞察及干预研究报告》。报告发现,健康社群是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提升健康素养的有效手段,其理念先进性、手段科学性、成果有效性得到实践印证。此前,该报告成功入选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2022年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龙岳辉介绍,2022年该省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超1800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610亿元,办理缓缴税费超790亿元,显著降低市场主体负担,有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詹姆斯·基莫尼奥解说道,咖啡是卢旺达的支柱产业,每30个卢旺达人中就有一个人以种植咖啡为生。“大猩猩咖啡豆产自卢旺达海拔1700米至2000米的地方,那里的气候、土壤、高海拔和丰沛降水,有利于产出品质优秀的咖啡豆。”没等他介绍完,咖啡豆已被抢购一空。

  金竹林1号大桥位于乌蒙大山深处的内昆铁路苍坪至邓家湾区间,全长197.8米,2002年建成通车。大桥周围山高林密地质复杂,山涧流水常年穿桥而过,遇有云雾天气,美的就像一幅山水画卷。

张博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