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消费”兴起 为快乐“买单”还是消费主义盛行?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21 06:00:44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颖琳 

  一场点燃热情的 演唱会、一趟轻松惬意的出门旅游、一次酣畅淋漓的滑雪运动……近年来,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快乐因子”悄然潜入日常生活,刮起了注重“个人体验和及时满足”的多巴胺消费新风尚。年轻人为热爱买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娱演出、酒店住宿、文旅餐饮以及相关配套装备等市场的回暖升温。但有专家提醒,要结合实际和长期规划把握好分寸,避免陷入过度消费和盲目跟风的“陷阱”。

  迎来“井喷式”观演和旅游

  来自广州的“95后”黄小姐(化名)微信朋友圈的置顶,有着一份2023年的特别总结:5场演唱会、1场Livehouse、1场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去年看了杨千嬅、五月天、伍佰、胡夏、陈奕迅的演唱会,总数不算多,但作为歌迷已经很满足了。

  演出市场复苏是真的,票难抢也是真的,开票即“秒没”。黄小姐表示:“价位门槛也不低,动辄500元起步。如果在票务平台抢不到,就在二手闲置平台收票,算下来花了将近5000元。”

  “最开始是想凑个热闹,重新感受线下看演唱会的氛围。跟着带感的乐队节奏,现场大家一起拿着荧光棒,大声地跟唱甚至站起来合唱、蹦迪,那一刻真的很解压很快乐,不用在意外界目光大胆释放情绪。后来根本停不下来,一场接着一场,希望今年能看上凤凰传奇的演唱会。”谈及观演的心路历程,她如此描述。

  年轻人情绪的出口除了观看演出,还有出行旅游。

  “95后”的李小姐(化名)在广州从事品牌策划。“作为上班一族,我非常珍惜现有的每一个小长假,通常会选择旅游放松。2023年前前后后跟团玩了10趟左右,去了福建漳州、广西贺州、香港、澳门、甘肃敦煌、青海、福建福州、四川甘孜、黑龙江哈尔滨。”

  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大西北之旅。“晚上9点半在敦煌的鸣沙山看日落,凌晨躺在青海湖旁的沙滩上看流星,爬上了曾在地理书上看过无数次的祁连山,大自然的造物之美就这么呈现在眼前。”李小姐补充提到,“今年年初,我还勇攀了雅拉、贡嘎、四姑娘山三座雪山。旅游是一件非常快乐且放松身心的事情,可以在一个新的城市、一处新的地方探寻新的世界、接触新的人和事物,由此产生新的认知。”

  当被问及这是否属于“井喷式旅游”时,她向记者坦言,相比过去几年,出行旅游频率确实大幅上升,大家很珍惜能够在户外的美好时光,也能缓解工作上的焦虑与疲惫。另外,很多年轻人特别是“95后”“00后”会选择当旅游博主,或者是二三十岁的“互联网大厂人”裸辞后旅居生活,一边旅游一边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赚钱。比起物质消费,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和精神买单。

  追求快乐的同时避免“掉坑”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累计观演人次达1.11亿,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均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并有大幅增长。在“引流”方面,2023年五一期间,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项目带动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综合消费规模就超过了12亿元。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就在刚刚结束的春节长假,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总花费6326.87亿元,多地出现了以往少见的“人从众”景观。

  鲜活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热闹红火的消费场景,更潜藏着年轻主力军的“消费哲学”。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巴胺消费的兴起,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社交需求、追求及时满足感有关。“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拥有,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情感体验,在体验新事物、享受乐趣时获得愉悦感。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相吻合。”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联合国2月6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6日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在会上再次呼吁有关各方真正为人民着想,真正为推动和平尽力,想方设法让冲突当事方早日恢复和谈,早日停火止战。

<strong>  “现在系统还在调试”</strong>

  电影中的数字生命备份卡,就像是两个U盘绑在一起,它长成这个样子,其实是有讲究的。

  “我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一到天冷就发作,灸一下,舒服多了!”走进江西省于都县禾丰镇敬老院的医疗点,一股浓浓艾香扑面而来。73岁的老人华石生刚做完艾灸,满脸红通通的。老人2010年入院,如今终于实现“足不出院”就能享受中医理疗。“别提有多方便了!”

  这股“复古浪潮”不仅带动了诗歌的“火爆”,也让很多经典作品重回青年视线。让吴空觉得很有意思的是,长期“霸占”B站电视剧榜第一的是1984年拍摄的《三国演义》,观看量高达3.3亿;针对1987版的《红楼梦》,就有10多位专门做解析的博主,共发布了上千期内容……吴空也是这些博主的忠实粉丝,不仅经常追更,还会不定时催更,“这些青年博主把自己的职场历练、人生阅历放进解读,甚至比老一辈更为犀利、丰富”。

  自动爬楼机器人、跨海悬浮隧道,新学期开学,江苏南京力学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展示自己的寒假作业。学校通过引导同学们组建研究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塑造面向未来的科学态度。

陈佳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