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小”藠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4 01:37:15

  中新网南昌6月12日电 (熊锦阳)眼下正是藠头收获的季节。1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流湖镇,“红谷滩区藠头丰收节暨产品交流推介会”开幕。活动现场,多家企业与当地签下订单,预订今年产出的大批藠头。

  流湖镇属半丘陵半滨湖地区,是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镇。当地土壤含沙量高,具备种植藠头的各种优良条件。当地引进种植的“生米藠头”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有色白、层多、肉脆等特点,因其具有杀菌、健胃、消食、除腻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村里之前存在许多未开垦的荒地,为了更好地发展藠头产业,我们将这些荒地统一开垦承包,让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之余还可以有一份来自藠头的额外收入。而且村民种植的藠头全部由公司收购,也不用担心销路。”在流湖镇党委副书记陈小武看来,“农户+公司”的藠头种植模式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2021年,流湖镇政府引进了一家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600万元在流湖镇设立了藠头加工项目,并建设了流湖镇藠头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先进生产检测设备,打造了完善的技术和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用于加工生鲜藠头。“公司一年可以生产2000吨藠头,生产的藠头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深圳等地区,同时还会出口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公司负责人黎国水告诉记者,每年藠头丰收季,公司都会按照市场价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藠头,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采收、清洗、腌渍、切割......藠头加工的许多步骤都需要人工操作,我们会优先招聘当地村民,每年能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人均一年可以增加2万元以上收入。”据黎国水介绍,每年6月藠头采收结束后,村民还可以在土地里种植水稻。“藠头的茎秆部分可以作为肥料还田种植水稻,通过‘水稻+藠头’的轮作模式,既不影响粮食主产区的水稻种植,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型耕作模式。”

  村民邓水保是流湖镇的藠头种植大户,承包了200余亩土地种植藠头。“藠头种植投入成本低、产量高,最主要是不用愁销路,种出来公司就能收购。今年采收后,我准备再种一轮其他作物,增加收入,现在日子是越过越有味。”邓水保说,去年种植的200余亩藠头已全部长成,亩产可达5000斤,每亩利润在15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截至目前,流湖镇藠头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已带动1015户农户走上藠头产业“致富路”。此外,当地还与南昌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和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助推藠头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品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流湖镇土地资源优势,全面提升藠头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带动农业结构优化,提高综合效益,赋能乡村振兴。”陈小武说。(完)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白酒企业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报表现抢眼。贵州茅台2022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2%左右,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33%左右;山西汾酒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0%左右,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9%左右。

  据报道,尹锡悦施政表现的好评率于1月第二周跌破40%,现已连续三周下滑。

  船还没靠岸,企业已经进行申报。进口水果集装箱在卸船过程中,高清摄像机设备实时扫描,获得的集装箱信息与码头作业系统数据自动关联,对照海关货物申报情况,生成分流指令。

  艰难的盈利环境也促进了行业的加速洗牌,推动行业格局持续优化。

  冷链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军每天都会去控制室,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冷链物流基地的情况:仓库里工人忙着装卸,货车按照指令停靠或出动……

  市场情绪近期出现明显提升。中泰证券资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市场情绪与上月相比上升明显(本月54.24,上月33.22;分数越低表示市场情绪越低迷)。

李正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