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如何转型、创新、合作?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04 12:58:27

  中新网长沙6月2日电 题:中国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如何转型、创新、合作?

  作者 向一鹏

  中国中部六省以全国约十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其中,能源是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因素。

  正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以投资贸易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促进中部地区与海内外市场、资本、资源的全面对接。作为本届博览会的焦点议题之一,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备受关注。

  产业转型 资源转化为新能源

  山西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风、光、水力等资源都十分丰富。作为全国唯一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山西加快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按下能源产业转型“快进键”。

  在山西大同,晋北6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一片片光伏板,为采煤沉陷区治理开辟出一条新路。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

  目前,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6.4%;建成了中国首家电力现货市场,外送绿电位居全国第一。在山西确定的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中,有6条与新能源产业有关,包括风电装备、氢能光伏新型储能等。

  其余中部各省也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湖南正加紧建设新能源发电装备生产基地,安徽引导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江西的光伏新能源产业、河南的装备制造产业,湖北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均取得突破。

  技术创新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位于长沙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一批批生产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被加工成高品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引擎”。该公司首席运营暨首席技术官彭文杰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他们将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在电池更安全、更久续航、更长寿命等方面持续创新。

  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中部地区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持续加强科技创新。

  汽车大省安徽集聚了奇瑞、蔚来等7家头部整车企业,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安徽省汽车办副主任刘文峰表示,该省将紧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趋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稀土是 发展光伏发电的基础资源。在江西赣州经开区,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技术创新打造各类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一款采用晶界渗透技术的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大幅提升,已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扩大合作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本届中部博览会期间,各省间加强合作意向强烈。比如,湖南与山西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创新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双方有意深化新能源领域的交流合作;江西宜春希望与安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资源共享、技术融合。

  作为全球知名的氢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表示,期待通过在湖北的战略布局,携手各方促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让供应链变“共赢链”,推动当地清洁能源转型。

  业内专家建议,中部六省应共同构建产业多元应用场景、做大产业链核心环节产能规模、参与各产业链延伸发展,构建新能源各领域全产业链生态;同时,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全产业链科技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赋能。(完)

  近年来,青海涌现出一大批以生态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生态摄影师,他们用自己手中的镜头去记录大自然中一个个精彩的画面,有纯净的自然景观,有灵动的野生动物,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象。这些生态摄影作品不仅开阔了公众的视野,而且不断引发着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认知与思考。(完)

  在会见后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拉夫罗夫说,俄巴双方均希望在能源以及其他经济领域开展双边合作。有关建设“巴基斯坦溪”天然气管道的问题已经处于研究后期,预计不久将取得进展。比拉瓦尔说,希望两国能源合作取得良好进展,以解决巴基斯坦能源问题。

  “2012年,我来姚集镇投资1亿元发展菌菇产业,看中的就是这里资源好。”江苏鸿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建雄说,姚集镇是农业大镇,有12.5万亩耕地,适宜种植玉米、大豆、果树等作物。生产菌菇的原料主要有玉米秸、大豆秸、木屑等,公司每天需要的生产原料在150吨到200吨之间。公司利用农林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在企业内部生产环节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年产鹿茸菇2万多吨,年产值在1.2亿元至1.5亿元。

  3.加快推进连锁零售行业证照办理便利化改革。针对缺少产权证明的房屋办理营业执照难,“一照多址”改革落地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由各区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社会治理需要,制定区域性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措施,对于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缺少产权证明或产权归属不明晰、但水电气热均具备的场所,符合相关条件的予以办理营业执照。各区、各部门明确深化“一照多址”改革的管理配套措施。

  <strong>河南滑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 保障小麦安全生长</strong>

  在站台上,60多公斤的鲜货从车上翻滚几下就被刘荣卸下了车,装货捆货一气呵成。一台运货的空铁板车重达180斤,她和同事一次要拉走200多斤的货物。

李尧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