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雨势明显减弱 “龙舟水”已过最强降雨时段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20 23:27:56

  中新网南宁6月19日电(黄姿娜)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19日晚介绍,6月13日至19日,广西出现持续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为今年广西“龙舟水”最强降雨时段。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暴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等特点。6月19日晚开 始,广西雨势明显减弱。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介绍,6月12日20时至6月19日15时,全区平均面雨量152毫米,强降雨中心主要出现在桂林、贺州、柳州3市,平均面雨量分别达323.7毫米、249.8毫米、210.4毫米,桂林市兴安、永福、灵川3县反复出现特大暴雨,有7个乡镇累计雨量超过700毫米,最大为兴安县溶江镇945.5毫米。

  此次过程,24小时降雨量桂林市有38个气象观测站打破建站以来历史纪录,其中兴安县兴安镇、灵川县九屋镇、全州县咸水镇分别为442.5毫米、435.2毫米、319.1毫米,均打破本县历史纪录;兴安县兴安镇最大6小时降雨量304.1毫米、12小时降雨量430.8毫米,打破本县历史纪录。

  6月19日晚开始,广西雨势明显减弱。6月20日至22日,桂北有中雨、局地暴雨,桂南午后多阵性降雨。广西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继续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递进式服务。(完)

令他触动颇深

  科研人员介绍,大约1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小麦、马铃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引起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侧出现了两个世界上较早的作物驯化中心,大麦和小麦在西亚肥沃的新月形地带(新月沃土)驯化,而水稻和粟分别在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驯化。公元前2世纪,古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最主要的陆路通道。其中,作物是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内容,对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一些作物的传播路线尚存在较大争议。

  在保持严格“动态清零”政策以遏制新冠病毒传播3年后,中国如今正在调整和优化其防疫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形势的变化,新冠病毒已经不再对中国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与新冠病毒刚出现时相比,中国可支配的资源大大增加,可以处理以前不能处理的情况。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以“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奋斗创伟业”为主题,让正能量引领亿万流量,用主旋律奏响团结奋进新乐章。

  “建议打造高标识度的武林商圈,吸引更多线上线下客流。”“武林商圈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党建对金融业的引领,并融合到企业文化和发展中。”“建议为武林商圈内的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服务平台,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信息化时代的便利。”

  刘清泉称,近期很多人都在咨询用药的风寒、风热问题,说明大家对于如何辨识和认识风寒风热非常关注和重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样的疾病,中医称为“疫病”,通俗来说,它就是传染性很强的外感病,既然是外感病,不管它是风寒的诱因还是风热的诱因,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都表现出发烧、怕冷、乏力、咽喉疼痛等等。首先,不管是风寒、风热引起的临床不适,我们运用具有解表功能、治疗感冒的药物治疗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有专业医生从中医理论进一步区分开风寒风热进行治疗,可能疗效会更为迅速一点。

吴淑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