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近800万人,十年增长36.7%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03 18:36:16

  中新网12月15日电(韩禹)“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96.8万人,密度为70.38%,贡献率为57.3%,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等领域人才需求旺盛。”12月15日,第二十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暨中国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会上发布了《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22)》(北京人才白皮书)和《北京人才 发展报告(2023)》(北京人才蓝皮书)。

  《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96.8万人,较2013年增长36.7%,人才密度70.4%,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9.3%,总量达9.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年均增长6.0%,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分别为4.5%和4.3%。在结构上,到2022年底,北京人才资源占比最高的三类分别为专业技术人才(454.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99.2万人)和高技能人才(115.9万人)。

  从劳动者文化素质来看,2022年底,北京地区从业人员达到1132.1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60.2%,比2013年提高19.4个百分点。此外,自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来,北京地区聚集了全国近1/2“两院”院士、近1/3的“高被引”科学家(339人次)。

  本届报告会由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举办,院士专家、高校学者、有关智库负责人、企业代表等20余位演讲嘉宾出席,为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言献策。据介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举办20年来,已逐步成为政府部门与学术界、企业界共商人才事业发展的品牌活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完)

  在烟墩镇邓塘村的烟墩大鼓工作室里,陈列着多面赛人高的大鼓,最高的一面约有3米,每一面大鼓都用很多钢丝绳由鼓面绷至鼓脚。黄平修介绍,这些大鼓都是用樟木和牛皮制作的,有了钢丝绳的作用,通过调节鼓脚的木楔就可以改变大鼓的音效。

  <strong>坚持问题导向之“理”。</strong>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正是基于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strong>千方百计加大医疗、防疫物资供给</strong>

  四是融资“延期免息,资信共享”,缓解卡车司机和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汽车企业开展商用客车消费贷款延期6个月还本付息工作,累计办理了贷款延期570亿元。同时,有关中央企业积极推动自身优质资信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累计助力2.7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规模超过900亿元,释放保证金251亿元,平均融资成本降低3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已由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06个经济体,当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同时包括大量发达国家,是成员数量第二大的全球性多边开发机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一直给予亚投行的最高AAA级信用评级。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湖南吉祥艺术进行探索,有助于增进公众对湖湘文化的认知,了解湖湘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审美取向。”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说,此次展览也是联合全省博物馆协同创新、推动文物资源共享的重要成果。

李正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