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成立 推进“AI+金融”系列创新研究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1 19:32:53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记者 陈静)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31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已经发展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民间组织之间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当日,常启德呼吁通过加强全球各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建立起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共同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简称:SAIFS)31日揭牌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指出,新成立的SAIFS将实现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与经济、金融等传统优势学科融合发展,围绕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人工智能+金融”系列创新研究,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金融领域学科高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当日指出,上海正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目前,一大批聚焦金融、制造等领域的垂类大模型正在加快孕育。SAIFS的成立不仅对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也是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构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和金融在上海“双向奔赴”的重要举措。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邵怡蕾当日介绍,SAIFS是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跨界交叉打造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将致力培养具备金融知识、人工智能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金融(简称“AI-Fin”)领军人才,推动AI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广泛的合作网络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据悉,学院设置人工智能金融专业硕士项目、人工智能金融MBA项目和人工智能博士项目。项目将于2024年9月开启试点,2025年正式启动。课程将涵盖人工智能及大语言模型通识课、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基础、人工智能在金融中的应用、金融大语言模型(FinLLM)实验室工作坊等,希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据悉,SAIFS下设两个研究中心——人工智能金融(AI-Fin)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AI-PPE)研究中心。AI-Fin研究中心将开发识别、量化、预测和减轻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系统性风险的先进模型,向政府部门和各大金融机构输出关于AI的内控合规理论与研究成果。

  AI-PPE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推进AI时代的全球哲学-政治学-经济学(PPE)思想前沿问题的研究,并打造一套全新的AI4Social Science教学体系,重新激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服务现代社会的动能。

  在采访中,SAIFS助理研究员汪俊霖介绍了名为Jason的金融智能体分析师。Jason是领先的金融垂类AI Agent。不同于通用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推演,Jason被赋予了专业金融从业者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复杂的金融问题,在金融理解、洞见、表现力、逻辑和数据五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汪俊霖表示,Jason目前具备金融投研、金融咨询、金融安全三大能力,能够在严谨的金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被广泛应用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养老、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商等一系列金融机构中。

  为进一步面向社会需求、汇聚产业资源,仪式现场,SAIFS分别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与金融的交叉应用研究。

  同日,SAIFS首届学术年会开幕,来自4大洲的18位AI、金融领域等知名学者和产业领军人士,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大模型与金融、AI伦理与治理的国际视野三大核心议题,展开分享与研讨。

  当日,麻省理工学院生命未来研究所所长迈克斯·泰格马克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系统安全性的核心地位。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关乎全人类,中国作为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的科技大国,能够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他表示:“未来,我们需要通过交流合作制定人工智能安全标准,推动可控、安全的人工智能发展,更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实现共赢的未来。”(

  孙爱庆今年59岁,198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宣化站派出所。扎根这方热土,他吹过燕洞山的风,踏过洋河的冰,骑着电动车走村穿巷,在田间地头话平安。还有几个月即将退休,迎来警营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他依然奔忙在这条平安路上。

  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又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特点和优势的重要体现。

  新华社记者乐文婉、潘志伟、熊翔鹤

  多个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卫生防疫专家指出,中国并没有发现新的病毒变种或显著突变,收紧中国旅客入境措施既不科学也无必要。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表示,会员国应该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方针,所有关于乘客筛查等方面的决定都必须而且只能以科学为依据。新加坡卫生部长表示,2022年最后4周,自中国入境新加坡确诊病例不到该国总输入病例的5%,远低于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输入病例的占比,当前无需对中国收紧防疫措施。个别国家应该多听听这些声音,从事实出发,科学适度制定防疫措施,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不应有歧视性做法,不应影响国家间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问: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新冠病毒感染?内中有什么病理机制?

  2021年12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会上,中国宣布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正向力量。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仍积极向世界分享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动各方弥合分歧、达成共识。

郦哲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