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港共同成长、成熟27年——专访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2 16:47:15

  中新社香港6月21日电 题:与香港共同成长、成熟27年——专访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郑嘉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时,我和家人非常关注这件历史大事,我们都认为‘七一’回归的意义很重要。”1997年底,廖宜建从海外回到香港,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简称“汇丰”)。时值香港即将迎来回归27周年,担任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兼汇丰中国董事长的他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坦言,这是他个人和香港共同成长、成熟的27年。

  “27年前的‘七一’,我当时在海外工作,准备面试这家银行。”廖宜建说,没想到一加入汇丰,就遇到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处在这场风暴的中心位置。“我当时在做市场交易,见证香港扛了过来。香港这座城市是见过历史、见过风浪的。”

  廖宜建认为,香港回归后的近27年,在其开埠100多年的历史中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因为它拥有“独一无二”的“一国两制”优势。他感慨道,无论是回归前还是回归后,香港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城市。而且,在联系汇率框架、中国内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等背景下,“香港可能是世界上吸收了最多活力的城市。”

  今年4月,汇丰集团在香港举办首届全球投资峰会。3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学界、商界代表围绕“连接全球经济的新网络”等议题展开交流。廖宜建说,与会精英们普遍认为,在香港讨论全球问题是“非常自然”的事。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背景下,汇丰银行通过举办峰会,把国际客户和投资者聚集在一起,拉近大家的距离,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够充分发挥香港的“超级联系人”定位,就像159年前,这家银行的创始人们所做的那样——通过金融连接起东方和西方。

  在今年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正式开幕前,汇丰支持的“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连续三天举办,吸引了逾10万人次观众入场观战喝彩。廖宜建笑着说:“很多参会嘉宾前一天看比赛时把嗓子喊哑了,但第二天还要接着开会。所以明年第二届汇丰全球投资峰会的举办时间定在3月25日至27日。这样大家可以先把会开好,再去橄榄球赛上尽情地玩。”

  明年汇丰银行将迎来成立160周年。廖宜建说,作为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兼汇丰中国董事长,他对160年历史的最大感触是“来之不易”。“近年来一些‘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家跟我开玩笑说,汇丰银行才是最早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160年间,经历了多少次战争、金融风暴和疫情,可见这家银行的持续性和前瞻性,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是朝着100年的目标去奔跑的。”

  廖宜建透露,正在广州南沙建设的首个“汇丰全 球培训中心”明年将投入使用,这是汇丰集团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届时每年能为大约1.4万名汇丰亚太区员工及全球高级管理层提供培训。

  廖宜建说,现在是香港发展的历史时期之一。如果把香港特区比作一个孩子,27岁的年纪,正好经历了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现在慢慢去明确、成熟的过程,“我相信香港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即便只把金融业这个很窄的行业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香港都会非常精彩”。(完)

  “拿垃圾分类来说,我们先从妇女群体做工作,通过开会动员、走入家庭宣传、培训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家的分类习惯。”杨秀丽说,如今,村里已建立起“户分、村收、镇集”垃圾收运体系,“臭味消失了,街道漂亮了,老百姓都说,走在街上,心情都好哩!”

  公司曾与张女士协商过,是否同意前往外省市继续工作的事宜,但考虑到家庭、路途等多种原因,张女士对公司的工作调动安排明确表示了拒绝,并明确表达了继续留在原来的岗位工作。

  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异、融合发展需求的开放式、全球性合作平台,并将扎扎实实地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代化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自动化港口和机场等项目的落地,助益高水平互联互通;在贸易投资方面,领域的拓宽、结构的优化、方式的创新、便利化水平的提高等,助益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在制度保障方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深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助益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形成。

  “只要把菜和肉分开放就行了,现在不是提倡绿色生活嘛!”谢女士呵呵一笑。

  在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的同时,商业车险NCD系数还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0。根据商业车险保费计算公式(商业车险保费=基准保费×NCD系数×自主定价系数)来算,此次《通知》调整后,车险保费最高可降价23.07%,最高可涨价11.11%。需要关注的是,NCD系数指无赔款优待系数,即根据被保险人连续投保年限、出险次数,确定NCD系数值,从而影响车辆投保的费用。

  补贴,对于维持和提振生育率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解决育儿压力,经济手段是最直接的反馈,也常常成为未婚未育人群在育儿意愿考量中的第一要素。

张晴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