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6月降息几成定局,年内降息预期却遭“反杀”!

来源: 羊城派
2024-06-04 14:44:47

  来源:金十数据

  强劲的经济数据与欧洲央行内部鹰派声音的增强,促使部分分析师与投资者开始动摇他们对 欧洲央行年内的降息预期。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仍预计欧洲央行在本周的潜在降息后,将有季度性的降息,但有些人认为,持续的通胀、快速的工资增长以及出人意料的欧元区经济产出韧性,可能会限制该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步伐。

  交易员们也削减了对宽松政策的押注。执行委员会成员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和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Joachim Nagel)似乎不再考虑7月降息,奥地利央行行长的霍尔兹曼(Robert Holzmann)表示,2024年两次降息可能就已足够。

  谨慎的官员担心,连续降息可能会让市场将其视为基准速度。他们也可能不像某些同事那样,对欧洲央行的政策可以真正与美联储脱钩有信心,美联储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按兵不动。

  Scope Ratings的经济学家丹尼斯·沈(Dennis Shen)说,“自去年以来,我们的预期相对鹰派,仅预测今年将有三次25个基点的降息,但这些预期的风险显然仍然是降息幅度更小,而不是更多。欧洲央行在最后阶段合理地希望避免降息过猛的错误。

  最新的经济报告提供了谨慎的理由。一项关键的欧元区工资指标未能如决策者所希望的那样缓和,这表明通胀压力,特别是服务业通胀,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缓解。事实上,欧元区通胀上个月从4月份的2.4%升至2.6%,超出了预期。

  同时,欧元区在经历了2024年下半年的轻微衰退后,反弹力度超出预期,劳动力市场保持坚挺,失业率最近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商业调查甚至显示出陷入困境的制造商出现了生机。

  没有人认为欧洲央行官员们会在六月的降息上反悔,这将把存款利率从9个月前创纪录的4%下调。未来几个月,消费者价格涨幅的整体回落应该会继续。但在今年4月份定价欧洲央行将进行三次降息之后,市场现在已经排除了7月份降息的可能性,认为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只有60%。

  丹麦银行的皮特·克里斯蒂安森(Piet Christiansen)和Intermoney的经济学家马里亚诺·巴尔德拉玛(Mariano Valderrama)等人认为12月之前不会出现第二次降息。

  巴尔德拉玛说:“考虑到就业市场、工资和更快的经济增长,我对9月降息有所怀疑。此外,今年财政政策的限制不会减少很多。”

  美联储已经发出信号,美国利率可能需要维持“更高更久”,以确保通胀回归2%,这提出了欧洲央行能在多大程度上独立行动的问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及其同僚虽然似乎将要起步更早,但她们强调并不急于降息。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Philip Lane)表示,2024年全年政策都将保持限制性,并承诺将根据数据调整政策。尽管坚持逐次会议决定政策的方针,但一些官员提供了相当鹰派的暗示。

  施纳贝尔对过早放宽政策而担忧,并反对7月的第二次降息,而纳格尔表示,“如果”欧洲央行在6月行动,那么“可能要等到9月”才会再次行动。霍尔兹曼强调,他“准备支持一次降息”并不意味着他会支持没有正当理由的其他降息。

责任编辑:王许宁

  “公司将借助佛山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东风,筹划推动纺织印染行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佛山技研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韦帅介绍,他们正与佛山市禅城区的三技精密技术(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禅城“三技智能装备产业园”,打造专业的印染整体设备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燕 瑛

  《鸡毛蒜皮》中,两户人家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朴实机智的村民组长巧妙劝解,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戏演到哪里,就在哪里引起一连串会心的笑声。有一次在淮安博里镇的演出结束后,当地的司法助理跑到后台说:“这部戏编得太好了,我们现在的工作要解决的,全是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情!这部戏演完,以后我们再去做工作,就会容易多了。”这部作品,也成为第一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淮剧。

  M8宗师不仅用料扎实,还考虑到了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对于一辆主打豪华的MPV而言,安全就是M8宗师的1,安全就是M8宗师豪华的底线。

  2022年入冬以来,新德里空气质量开始急剧下降。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3日新德里的空气质量指数就已超过400,达到印度空气污染评判标准的“严重”级别。此后两个多月内,新德里空气质量指数始终保持在300至400左右,最严重时超过600。印度媒体报道说,严重的空气污染往往持续整个冬季,发生在新德里等城市的空气污染不仅造成大批市民患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每年还引发不少死亡案例。

  专家认为,随着“撤县设区”的减少,今后应更加注重如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外的地区,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应能“流得出”;另一方面,流出的要素应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留得住”。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更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县域发展,形成人口、产业更加协调的发展格局。此外,近年来频繁提及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同样具备较强的带动能力,不仅能提升省会城市的发展品质,也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黎长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