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银耳在西藏拉萨首次试种成功

来源: 杭州网
2024-06-20 04:42:03

  中新网拉萨6月19日电(泽塔雍措 贡松卓玛)记者19日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获悉,食用菌品种银耳在拉萨首次试种成功,填补了西藏银耳种植的技术空白。

  为贯彻落实好西藏居民膳食营养健康改善与优化专项工作,丰富西藏本地食用菌品种、进一步改善本地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积极引进食用菌品种银耳,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 区开展工厂化试种。

  “由于西藏独特的气候环境以及高海拔等因素,无形中增加了种植难度与推广条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副研究员张君丽说,高海拔地区,菌丝生长较内地缓慢,培育时间较内地长一些,需要120天左右。银耳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营养等条件。银耳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2℃~25℃,湿度控制在90%左右。高原光照强,气候干燥,温度湿度难以控制,不利于银耳子实体的分化,通过人为设施调控,在适宜的温湿度光照条件下,利于银耳正常出耳。

  张君丽说:“食用菌课题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探索与技术试验,第一批银耳成功出菇,为推动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该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围绕西藏食用菌种业发展,不断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种业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了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灵芝、白灵菇等20余种食用菌,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完)

  过去这3年,一家人努力地修复过去15年的伤口。申军良细数着其中的变化,比如,申聪考上了当地一所职高的动物医学专业,晓莉开始不定期做直播,一家人去了海边和滑雪场,用了很多年的电动车也换了新的。

  在海外居住了15年的“高高”要重新适应故乡生活一点都不容易,不仅要完成隔离检疫、习惯吃家乡菜外,还要慢慢适应当地的气温变化。

  王贻芳建议,可以先选取几家中央直属基础研究科研单位进行试点,依照其过去获得的竞争经费,按大约10%比例增加额外的稳定支持经费,“既能维持现有体系大体不变,也可以部分克服过度竞争的弊端,这种差异化的支持方式将带来新的效益。”他解释。庄辞也认为,改革应从小切口开始,逐步推广。她认为,科技部正在部署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切口”。

  这里有专门为大熊猫制作特别饮食的“熊猫厨房”,还有“熊猫医院”、隔离检疫区等,而在“熊猫医院”里,手术台、血压检测仪、氧气瓶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2004年起历任:呼兰区副区长,呼兰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呼兰区委常委、副区长,呼兰区委副书记,哈尔滨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

  经查,何有成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政治意识、规矩意识淡漠,不信组织信鬼神,目无法纪、滥权妄为,私欲膨胀、贪图享乐,靠企吃企、官商勾结,大搞权钱交易。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借机谋取个人私利;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长期进行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活动安排;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违规选拔任用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谋利;搞权色交易;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开展明令禁止的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及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谢宛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