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犯晕”的基金名称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5-27 17:52:26

  原标题:《立方观察|“让人犯晕”的基金名称》

  来源:大河财立方

  □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在基金数量井涌的时代,投资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名称,常有“让人犯晕”的感觉。

  据券商中国统计,在目前接近1.2万只的基金中,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以“价值”“成长”“优选”“回报”和“竞争力”等热门词汇命名的基金层出不穷,形成了显著的扎堆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用单个字串联的命名方式,其中,由三个金字构成的“鑫”字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特别常见的命名元素。甚至,这些重名基金的存在时间竟然横跨了整整20年。

  事实上,这背后,不仅反映了基金业内的同质化现象,也暴露出命名规范和创新的缺失,让基金界陷入了一场大型的“撞脸”混战。

  首先,基金名称的同质化问题,就如同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的同质住宅小区,看似壮观,实则个性缺失,让人难以区分。“价值、成长、优选、回报、竞争力”等高频词的堆砌成了基金名的砖瓦,让投资者在选择时犹如走进了“迷宫”,难以辨南北。这不仅是对投资者的困扰,也是基金个性和品牌识别度的折损。

  其次,一字串联,如“鑫”现象,虽寓意财富,但过度使用让基金名如同复制粘贴上了“模板”,失去了独特性。基金公司追求财富寓意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捧,让基金名失去了应有的创新和文化内涵,如同快餐,虽解一时之需,终非长久之计。

  再说说这“简称”乱象,初衷为便于记忆,却因缺乏规范,反而添乱上加乱。基金简称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别说普通投资者,就连专业人士也得核对代码才能分清。这混乱,显然违 背了基金命名的初衷,降低了市场信息传递效率,让人直呼“晕

  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应在于业绩和管理能力,而非仅是名称。投资者最终被吸引的是业绩,记住的是基金经理,而非名称。但好的名称能为基金增色,如同好的包装,让产品更吸引人,而非让其内在价值。因此,基金界在追求业绩和管理的同时,也应注重名称的创新和规范,让投资者能清晰识别,让市场更有序。

  基金“让人犯晕”现象背后,是对同质的警示,是创新的呼唤,是规范的需要。基金公司应以此为契机,跳出“名”的迷局,不仅追求业绩的突破,也追求“名”的创新,让投资者在众多基金中能轻松导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颗星。毕竟,基金虽多,能让人记住的,终究还是那些业绩闪耀的星。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若云

  晏思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刚刚编制完成的《德国企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7%的会员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成为德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热门之选。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喧闹的人群,烘托出正月闹花灯的欢乐与祥和。2009年,乾元龙灯会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3年入选浙江省“美丽非遗,浙江年俗”。

  旅游业是疫情期间从业者流失较为严重的行业,根据文旅部的数据,2021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旅从业人员484.41万人,比2019年末减少31.7万人。而如今,重新回归的游客,又使得旅游业面临人员缺口。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旅游相关岗位的热度稳步提升。

  对于未来的疫苗苗量,2月3日,有疫苗行业人士对红星资本局分析称,2023年HPV疫苗苗量充足,大众关注的九价HPV疫苗需求虽然加大,但相较于此前的等待时间或将缩短。

  苏州侨办选送的苏州评弹展现江南水乡风情;广东侨办和香港super moment乐队联合演出粤语歌曲《寻回一碗汤》,乡情乡味浓郁;青田电视台选送了原创说唱,用普通话和青田方言演绎,展现了今日青田欣欣向荣的景象……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您在汉学领域深耕多年,成果颇丰,能否介绍下,您是在何种机缘下关注汉字与东亚文化交流关系的?</strong>

郑伊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