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件套通辽文物在沈阳展出 展现西辽河流域历史和文化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11 06:31:51

  中新网沈阳2月29日电 (记者 韩宏)“风从草原来——通辽市文物菁华展”近日在沈阳博物馆开展,辽鱼纹铜熨斗、清马头木雕奶提等通辽文物亮相,生动地展现了西辽河流域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

  本次展览由沈阳市文博中心、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精选通辽文物23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0件套、二级文物55件套、三级文物43件套,重点讲述了通辽地区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北疆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描绘了各族人民积极创造、传承发展、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人篇章,为沈阳带来了草原的芬芳。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包括“大河农耕 草原游牧”“向心中原 华夷同风”“交流融汇 兼容并包”“通达辽阔 悦享非遗”。其中,“大河农耕 草原游牧”单元展出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骑射用具等,是千百年来两种文明在通辽地区交相辉映、融合共生的历史见证。“向心中原 华夷同风”单元重点展出的辽代文物有着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同时也深受唐、宋等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是北方民族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历史案例。

  展览现场,辽鱼纹铜熨斗吸引了观众的驻足观看,该文物熨口为圆形,熨斗把为空心,以便安装木柄,熨斗内底饰花草、鱼形纹饰。器物整体比较完整,造型古朴典雅,是熨烫纺织物用具。使用时斗中置炭,以高温熨烫,原理与今日熨斗无异。现藏于奈曼旗王府博物馆。

  据介绍,通辽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西辽河流域核心区,身处中原 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东北渔猎文化三大文化板块的接合部。自古以来,通辽地区就是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驿站”,多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守望相助。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完)

  一颗心,时时牵挂。

  夜已深,滑雪夜场结束,游客逐渐散去。驾驶压雪车的李寿乾归置好车辆设备准备回家和亲人团聚,“现在工作生活一切都不错,新年就希望赶紧找个对象,家里催得紧。”李寿乾笑着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68/10399059985895565952.jpg" alt="-1" />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年春节期间,她都载着海内外的游客泛舟湖上,感受西湖的美景,讲述西湖的故事。“可能是我们船娘看起来比较亲切,很多游客来西湖边游玩,专门要坐船娘划的船。”她兴奋地说。

  辞旧迎新新气象 新年心愿新篇章

  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多元,科幻、喜剧、动作、悬疑、体育励志及动画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观影需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围绕前作《流浪地球》之前的故事展开,月球发动机首次曝光,“太阳危机”一触即发,人类命运何去何从引发巨大悬念。由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叙事,以“悬疑+喜剧”的方式讲述南宋绍兴年间的一段故事。《无名》聚焦了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交换人生》作为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合家欢喜剧,讲述了仲达与金好相亲后,意外和暗恋金好的少年陆小谷换身,并误打误撞交换了家人,开启了一段有笑有泪的奇“换”之旅。动画电影《深海》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海底世界,讲述了一位少女在神秘海底世界中追寻探索,邂逅一段独特生命旅程的故事。在视效技术上,影片开创了“粒子水墨”这一独属于中国的全新三维动画形式,赋予了中国水墨画全新生命力。在《熊出没·伴我“熊芯”》中,熊大、熊二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用历经冒险获得的成长来守护久违的亲情。

林俊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