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揽储工具渐行渐远 银行化解净息差下探难题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5-14 08:08:41

  ● 本报记者 薛瑾

  近期,多个高息揽储工具和手段,如通知存款、中长期大额存单及手工补息等纷纷从市场下架或被叫停。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高息揽储使银行本来就已经承压的净息差面临更大的缩窄压力。而揽储利器加速退场,是商业银行进行负债端管理、应对净息差压力的重要举措。

  多家银行透露,今年将发力负债管理,在负债端优化存款结构、合理控制付息成本等。同时,还需要在资产端保持合适的信贷投放节奏、做好精细化定价,探索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增长点,促使资产收益率提升。

  揽储利器加速退场

  追溯至去年5月,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下调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以及大额存单的利率浮动上限之后,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已经陆续调整通知存款产品,包括下架产品或下调产品利率加点上限等。

  不止通知存款和中长期大额存单,近一个月以来,手工补息现象也被规范。记者从业内了解到,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4月底前完成整改。目前,很多银行如期整改并进行了清理工作。

  积极应对净息差压力

  昔日的揽储利器,如今加速退场,透过趋势看本质,是银行净息差压力使然。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银行净息差持续探底,目前已是20年来最低水平。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银行吸收存款需要支付利息成本,发放贷款能够获得利息收入,由此形成的差额成为银行净利润。净息差的降低意味着存款与贷款间利差变“薄”,银行净利润减少。

  对于净息差出现较大降幅,多家银行表示,主要受贷款重定价、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及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等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承压。从长远看,这将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倒逼银行业练好内功,推动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短期来看,这给银行自身经营带来不小压力。从上市银行2023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来看,不少银行业绩承压,净息差成为拖累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今年初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1.7%,至1.69%。业内人士称,这一净息差水平已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这一“警戒线”。 

  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

  面对净息差压力,在资产端收益率“易降难升”背景之下,银行不得不寄望于负债端成本管控。业内人士解释称,存款占据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大头,优化存款结构、压缩高成本负债,对于净息差压力的缓解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只要银行负债成本及息差压力不减,银行就有动力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银行通过合理压降大额存单等定期存款产品,优化存款负债结构,将部分高息存款产品发行控制在较低水平,以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透露,将压 降高付息产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专家认为,不同银行的负债结构、市场竞争、客户定位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的方向、节奏、幅度不尽相同。但面对净息差下行压力,银行业需要从两方面共同发力:在资产端,需要保持合适的信贷投放节奏,做好精细化定价,探索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增长点;在负债端,需要优化存款结构,合理控制付息成本。

责任编辑:张文

  2020年,监管就进行了“抛砖引玉”。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车险综合改革”),并明确提出“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第二步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

  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创新的坚实平台基础,助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首先,夯实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等已设机构,推动构建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其次,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合作领域,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使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最后,通过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底气、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扎高马尾辫,佩戴好健身手套,“阳康”已满3周的白领肖女士,回到健身房开始恢复力量训练。在北京乐刻健身宋家庄店,客流高峰期器械使用已经需要排队。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肖女士外,这家健身房内还有将近20名会员正进行训练。

  南非智库种族关系研究所分析师加布里埃尔·克劳斯表示,尽管美国财长耶伦承认发达国家的货币紧缩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但美国至今也未采取任何负责任的举措,“无论加息还是降息,美国都只考虑一己私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表示,酸菜的加工不仅有巨大市场需求,也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行业需要改变与提升,要从源头建立起严格、可追溯的安全体系;引导酸菜生产经营企业加速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将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到企业,将产业链风险预防的防线前移至前端。让食品安全不再有“坑”。

  <strong>多渠道稳定优质房企融资</strong>

钱威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