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来源: 南风窗
2024-05-31 03:20:50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新知新觉)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挥好先行探索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趋完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人民群众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美好生活环境。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法典编纂和立法修法工作,构建科学严密、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生态法律法规,推动其他国家机关和地方健全完善配套法规和标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落实落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加 强统筹协调,严格执法司法,确保法律刚性和权威。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之间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对接程序、沟通协作方式等,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质量。积极发挥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监督合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参与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生态文明法治人才,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

  (吴隽雅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9/0/13350534707523547144.jpg" alt="" />

  如美国小学课本在突出孔子的为官经历时,将其鲁国“司寇”的官职直接译成“司法部长”。在介绍儒家思想时,美国中小学课本也仅集中于孔子个人的思想成就,将儒家思想看作孔子主义(Confucianism),只取前期的儒家思想,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做片段化的截取讲解。

  8.“炸弹气旋”“史诗级寒潮”袭击美国

  内罗毕是非洲主要航空枢纽之一,此次直飞航线的恢复将持续推动国际航空市场复苏,为两地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搭建起更加便捷的空中桥梁,也为两国的务工、商务、求学、旅游等旅客提供往来便利。

  在中国求学期间,杜氏清花在中国的《歌从黄河来》《中国民歌大会》等电视节目上一展歌喉,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小河淌水》《玛依拉变奏曲》等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民歌,赢得评委和观众好评。

  中国品牌的百亿时代正在来临,中国市场岸阔水深,体量大,发展快,养分足,巨大的市场体量可以造就更多百亿企业,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也夯实了更多百亿企业的发展基础。企业应该在变化中寻找新机遇,抓住新机会,打开新格局。

柳韦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