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三大一线城市接连出手 中国楼市政策力度超预期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20 10:13:15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三大一线城市接连出手 中国楼市政策力度超预期

  作者 庞无忌 冯玲玲

  短短两天内,上海、广州、深圳接连调整购房政策。观察认为,此番多项政策力度超预期,三大一线城市购房门槛大幅降低,将有助于提升楼市活跃度,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一线城市是中国购房门槛最高的地方。此番上海、广州、深圳均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大幅降低购房门槛。

  上海27日发布楼市新政“沪九条”,将非沪籍居民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从最低5年降至3年。同时提出,非沪籍单身人士可购买外环内二手房;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增购1套房等。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此次大幅调整限购政策,将使得符合购房条件的群体大量增加。符合购房资格的群体增多、更多购房需求入市,其他诸如降低首付和利率的相关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广州力度更大。广州28日发布的房地产新政将在限购区域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从2年降至6个月,这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直接原因是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多、占比大。非户籍人口也是当下住房需求的潜力所在。

  此前深圳已对限购政策进行优化,缩短购房所需的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此次,深圳也同步下调了一二手房商贷首付比例,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

  多地首套房首付进入“15%时代”

  限贷政策大幅调整也是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拳的重要发力点。“5.17”新政发布后,各地纷纷调降贷款购房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例如:经过调整,上海、深圳均将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广州则直接将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5%和25%,取消房贷利率下限。5月29日,天津亦将首套、二套首付比例降至15%、25%的全国下限水平,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房贷利率的下调将真正降低购房成本和月供压力。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超八成城市已开始执行最新房贷政策。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明确执行15%首套房首付比例的城市已超200个,还有超250个城市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中国多地已进入首套房首付“15%时代”。

  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5月17日以后跟进房贷新政的30个重点城市中,除沪深两城外,其余28城均将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5%。

  此外,广州还在本轮新政中,针对非限购区域有条件地放开了第三套房的贷款。李宇嘉指出,这突破了此前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三套以上不能贷款”的限制。

  保障性住房或成后续政策重点

  上海、广州、深圳新政出台后,业内人士认为北京跟进的可能性较大。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不同城市调控力度不同,北京楼市政策大概率力度会弱一些。

  李宇嘉则认为,在近期降成本、降低购房门槛等政策综合作用下,市场预期将得到提振,叠加近几年房价已有所调整,未来一段时间,核心城市楼市销售活跃度有望提升。不过目前,楼市仍存在市场供应较大、预期偏弱、居民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后续仍需税收、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发力共同发挥作用。

  在9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钟南山会上表示,Omicron(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完全恢复。他还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

  猫眼电影搜索结果显示,在上海,共有32家影院在12月14日安排了《阿凡达:水之道》的点映,票价从85元至358元不等。其中有12家影院的票价在300元至400元,17家影院的票价在200元至300元,2家影院的票价在100元至200元,1家影院的票价在百元内,高票价集中出现在观影效果更好的IMAX厅和CINITY厅。

  2013年12月,广东数千全副武装的警力,对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实施了大清剿,打掉18个特大制贩毒团伙,抓捕近200人,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过百吨。

  《告诫书》明确,根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价格欺诈行为的,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行为的,最高可处300万元的罚款;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的罚款。

  从田先生提供的相关截图可以看到,此前太平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宣传称该险种“新冠确诊给2万、新冠身故给35万、新冠隔离津贴200元/天,新冠住院津贴100元/天,新冠ICU津贴500元/天”。

  当天,浙江省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绍兴、嘉兴、金华、舟山、湖州等11地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告,自12月5日起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张与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