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研究呼吁建立考虑水分供需平衡的生态干旱监测评估框架

来源: 人民网
2024-06-17 00:32:23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4月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崔江鹏副研究员联合美国、英国等科研同行,最新系统梳理了生态干旱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水》(Nature Water)合作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建立考虑水分供需平衡的生态干旱监测评估框架。

  该文章第一作者崔江鹏介绍说,干旱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目前,生态干旱研究通常考虑水分供给不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忽略了不同植被类型以及时空尺度上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气象干旱和生态系统的响应有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脱钩”,给生态干旱研究带来诸多困扰。

  生态干旱监测和评估仍面临 诸多挑战,首先,是生态干旱定义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脆弱性超过一定阈值称为生态干旱,亦有学者认为,生态干旱应是一个综合框架,包括生态系统对干旱响应的各个维度。

  生态干旱研究的另一个挑战是生态干旱量化指标匮乏,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等气象水文干旱指标常被用于识别生态干旱。然而,气象水文干旱指标仅考虑了生态系统水分供给,并未考虑生态系统用水需求及其时空变化。例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采用土壤水和饱和水气压差评估生态干旱。

  土壤水和饱和水气压差虽能分别指示植被水分供给和大气水分需求,却不能反映植被的用水需求,不能代表植被真正“感受到”的干旱程度。因此,仅利用土壤水和气象指标评估生态干旱偏差较大。

  为提高生态干旱评估的准确性,合作研究团队呼吁,生态干旱的监测与评估应该增加生态系统用水需求,包括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变化等,如植被对干旱的敏感性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树轮数据表明,1950年以来,针叶树对干旱的抵抗力增强,恢复力下降。不仅如此,季节不同,植被用水需求也不同。另外,生态干旱的驱动机制因区域而异。例如,在干旱地区,土壤水降低是导致生态干旱的主因;而在湿润地区,植被生长对饱和水气压差升高更为敏感。因此,深入理解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对于生态干旱的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

  合作研究团队表示,虽然生态干旱极其复杂,但生态系统不同维度的响应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可采用对水分胁迫敏感的生态指标来表征生态干旱。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绿度(如叶面积指数)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可指示植被水分供需平衡状态。他们认为,遥感等技术可实时监测生态系统多维度动态变化,为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及时获取大范围的生态干旱信息提供便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安平研究员为评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朴世龙指出,建立完备的生态干旱监测和评估体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监测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监测生态系统水分胁迫的能力,开发捕捉不同生态功能水分需求的监测工具,对实现高效准确的生态干旱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完)

  公元398年,拓跋珪击败后燕入主中原,定都于平城(即今山西大同),正式称帝。他既好黄老,也读佛经,曾下诏在京城为沙门始建佛塔、佛殿、讲堂和禅室,还把赵郡沙门法果招致京师,“以为道人统,绾摄僧徒。”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仍旧道佛二教并奉,从京城到各地广设佛像,还命沙门“敷导民俗”。等到太武帝拓跋焘掌权时,灭掉了佛教发达、塔寺甚多、僧人工匠无数的北凉,使凉州佛教东传,北魏佛教迎来了兴盛期。

  3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国家对美元的态度发生改变,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美国将美元和国际支付体系“武器化”。除了美国的盟国之外,很多国家的风险溢价上升。

  不丹和中国并不存在什么“严重边界问题”,他在采访中进一步解释,“只是一些领土还没完成划界”,因此“不得不就此进行磋商并划出一条边界线”。

  无论在欧洲还是中非,瑞士和中非共和国物理基金会主席 Klaus SCHUSTEREDER都看到了同一个情况——医务工作者人手不足。因此,在 Klaus SCHUSTEREDER看来,培养专业的医务人员非常重要。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技术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应加强医务工作者、病毒学家、疫苗研发人员等专业人士的合作,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吸纳上述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在储朝晖看来,一方面的现实是,没有必要让所有人进入岗位前都是本科,现在社会整体上处于一个过度教育的状态,这对个人、对社会、对各方面发展都是不利的。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程度提高,大多数人能够上本科了,“没有‘专升本’的,就也不叫大多数人了,事实上需求来自这个层面”。

  米利还对中国的核发展计划提出警告。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情报界在一份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中强调了这一点,称北京正在加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先进常规武器的国防生产能力。报告还警告说,中国正在建造“数百个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吴盈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