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两千年来最热——2024年可能更热

来源: 中华网
2024-05-19 13:16:11

  根据《自然》(Nature)杂志5月1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2023年,北半球的夏天是过去两千年来最热的夏天。即将到来的2024年夏天可能会与2023年一样炎热,甚至更热——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使地球升温,加上厄尔尼诺天气周期的影响。

  经科学家判断,2023年是全世界自1850年开启现代时期的温度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研究人员透过将仪器测量与气候重建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建立了两千年的温度记录。他们发现,2023年夏天的极端高温不仅打破了现代时期的纪录水平,也比有仪器记录之前最热的夏天——246年夏天——高出摄氏0.5度以上(几乎将所有自然气候变量考虑在内)。比最凉爽的夏天(536年)高出近摄氏4度。

  ‘回顾漫长的历史,你会发现近期的全球变暖真的是非常明显,’研究论文的合著者、英国剑桥大学的邦特根(Ulf Büntgen)在宣告中说,‘2023年是异常炎热的一年,除非我们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邦特根和其他研究者将研究的地理范围限定在北纬30度和北极之间的陆地上,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历史悠久的气象站都位于这片区域。他们还透过研究北半球九个地区的数千个树木年轮,重建了这一区域的历史气候条件。天气会影响树干中木质层的形成,因此树木年轮包含了过去气温的关键线索。鉴于树木年轮与夏季气温密切相关,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6月到8月的情况。

  他们发现,19世纪下半叶根据树木年轮进行的气候重建与基于仪器的测量结果之间缺乏一致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式温度计得出的高温读数是否不准确?研究人员认为,这将导致被广泛用作全球气候科学基线数据的早期仪器观测数据出现‘系统性暖偏差’。

  树木年轮数据还显示,过去2000年中大多数较冷的时期都出现在火山大爆发之后,火山爆发会将大量气溶胶带入平流层,导致地表迅速变冷。与此同时,大多数变暖的时期可以归因于厄尔尼诺现象,这是名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历时多年气候周期的三个阶段之一。该气候周期会扰乱全球天气模式,通常会导致北半球夏季气温升高。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但科学家说,化石燃料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正在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这反过来又造成了更多极端炎热的夏季。

  目前的厄尔尼诺现象始于2023年6月,仍在持续,但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结束。上述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德国约翰内斯古腾堡美因茨大学的气候地理学教授埃斯佩尔(Jan Esper)说:‘气候变化确实一直存在,但2023年由温室气体引发的升温被厄尔尼诺现象进一步放大,因此我们会遭遇历时更长、更严重的热浪和更长期的干旱。’

  该研究指出,2015年《巴黎协议》设定的将升温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提高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在北半球‘已经失效’。论文称,虽然这一结论不适用于全球范围,因为高低纬度以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变暖速度各不相同,但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如今大幅升温的绝无仅有之势。’这也再次证实了一些气候科学家的警告:随着气候变化被厄尔尼诺现象放大,202 4年可能会再次打破气温纪录。最近几周,亚洲许多国家遭受了异常强烈的热浪,缅甸4月的气温达到48.2摄氏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责任编辑:杨淳端

  平台设置专属超话

  那年七夕,在粉丝的建议下,王孟阁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开了第一场线下“相亲大会”,他们在前一天的视频里发出了“召集令”,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天,小院一下挤满了人。耳边响起了鞭炮声,现场的气氛被推向顶峰;王孟阁那天的直播也“炸了”,人气峰值也首次突破万人大关。“牵手成功”的年轻人纷纷表示感激,还有人在日后给他们送来了锦旗。

  侦查尖兵、禁毒斗士、先进个人,江诗毅身上有着各种标签。现年39岁的他,2005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2016年9月调任贵州省铜仁市公安局万山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至今。从警17年来,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忠实地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看供给结构,产业升级发展持续,新动能积蓄增强。2022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看消费需求,线上消费需求释放带动作用明显。前11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网络购物带动快递等行业较快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以柑橘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是忠县最大特色亮点。数据显示,忠县柑橘产业面积36万余亩,产量39万吨,实现综合产值40亿元以上,并建成“中国柑橘城”和国家级柑橘交易中心。

  智能服装厂和传统服装厂有啥区别?走进位于无锡市东港镇的红豆男装5G智能全连接示范工厂,记者看到,衣料沿着天花板吊挂线有序流转,这头主动“找”操作工开缝,那边齐刷刷“等”自动裁剪。“之前,年产80万套西服,需要工人近1000人,现在仅需600人,且个性定制、团购定制与批量生产可混流自由切换。”工厂负责人潘家祥向记者介绍。

廖秋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