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丨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19 08:08:43

  一、“内部数据”并不神秘

  【案例】一些机构或个人宣称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从而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经核实,这些数据并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性,多名考生因信赖此类数据而填报失误。

  【提醒】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所使用的参考数据均通过该公开渠道搜集汇总。但由于一些咨询机构和个人对招生批次、招生政策没有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存在盲区和误区,反而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导。

  二、“专家团队”并不专业

  【案例】一些机构打出“高考志愿规划师”“权威专家团队”等旗号,以此增加自己的权威性,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无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甚至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提醒】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各地各高校都组织了各类免费的线上线下招生咨询活动,并加强对高三年级班主任的培训,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细致周到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同时,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也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一步。考生应依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志向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自主合理填报,规划好个人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之路,切莫简单交付于某个机构或个人。

  三、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案例】一些机构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且定价不透明,服务内容“看人下菜”,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某机构推出高达数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声称可以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但多名家长反映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些通用的填报建议,服务内容与实际宣传严重不符,且收费畸高,感觉受到欺骗。

  【提醒】教育部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持续整治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政策、实施欺诈、传播不良导向等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甄别,立足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切勿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四、渲染焦虑过度营销

  【案例】一些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过度强调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制造“热门专业”的假象,甚至发布所谓的“专业排名”,以此来吸引考生购买服务。这种“专业决定论”,刻意渲染出焦虑氛围,而背后的真实目的还是兜售课程、贩卖咨询服务,以此牟利。有的考生听信这类指导,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入学以后,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不适合所报考的专业。

  在旅游度假区发展中,经常会看到“有资源而缺产品”的现象。虽然说老天爷老祖宗赏饭吃,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关键的问题是,真正垄断性的度假资源有多少?光靠卖资源能卖出多少钱?同时,“无中生有”也可以是其发展模式。

  该论文介绍,水力是一种相对成本效益较好的能源,预计在一些国家过渡到脱碳的能源系统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其环境和社会影响,开发水力资源颇具争议。水电站可能会扰乱河流生态系统,加剧洪水风险,在建设中导致土地退化,并使居民背井离乡。

  罗源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的重要承载地,全县现有石雕从业人员近万人,能工巧匠众多。据罗源县副县长黄国安介绍,罗源走出了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6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等。

  当日,《大河欢歌幸福年——2023黄河民歌春晚》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该晚会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广播电视台发起,黄河流域九省(区)卫视共同播出。通过黄河文化精品民歌和黄河流域民风民俗表演,展现黄河流域各省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不难发现,当前春节活动相关的保险产品更“接地气”,如春节出行相关保险贴合民生,还有更具有保障性质且实用的旅游意外险、家财险等。与此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参与,意味着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活动。

  这项20世纪以来中印交通史、唐蕃交通史上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国学者利用天时地利之便,在西藏考古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目前中国考古工作者提出的关于象雄考古、吐蕃考古、高原丝绸之路考古、西藏佛教石窟寺考古等前沿性的学术课题,已引起国际藏学界高度关注,其研究成果日益得到中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同。

钟逸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