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在C刊发表文章,为何上热搜?

来源: 杭州网
2024-06-23 15:22:40

  如果有更多演员都在演艺之余争相写作,把学术期刊当作另一个竞争的舞台,杨幂发篇文章就不会如此“显眼”了。

  撰稿/韩浩月(专栏作家)编辑/何睿 校对/吴兴发

  近日,演员杨幂在C刊发表文章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媒体很快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并得到了几个确切信息:署名作者确实为影视演员杨幂;文章发表平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为正规学术刊物,不存在“收取编辑费、版面费”等“卖版面”的状况;这也不是杨幂第一次发表文章。

  借着这波热搜,“C刊”“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等专业用语,得到了一轮普及,连学刊的栏目名称“交流之窗”,也顺带被推送到公众视野当中。事情至此,基本已说明白:稿子署名杨幂是真的;发表流程也合理合规;“交流之窗”是一个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栏目,其重在交流经验,对学术深度、专业性方面,自然不会那么严苛。

  总而言之一句话,杨幂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是个正常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个事情上了热搜,网友对此充满好奇的同时也颇有疑问。这还是表明,演员发表文章, 尤其是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仍然是一件比较少见的事情。

  再进一步说,公众对学术期刊乃至演员群体,都还有着那么一点刻板印象,包括但不限于:有些学术期刊丧失底线,交了编辑费、版面费,什么水平的文章都能发;演员很忙,没时间写文章,就算发表了文章,也有可能存在代笔。

  可以说,对学术期刊和知名演员,都抱有不太信任的态度,是杨幂在学术期刊上发篇文章就登上了热搜的原因。而媒体报道给出的信息,又不得不让人承认,的确还是有一些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有愿望通过撰写与发表文章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

  于是,杨幂在学术期刊发文章,便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道景观。而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行为或者说现象的稀缺性与罕见性——如果有更多演员都在演艺之余争相写作,把学术期刊当作另一个竞争的舞台,那么杨幂发篇文章就不会如此“显眼”了。

  反过来讲,一线演员杨幂如此重视通过写作与发表的方式,来表明决心“我愿意为成为一个好演员付出代价”,那么,其他演员是不是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为成为一名好演员而多读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

  这样的追问,在今天的影视娱乐圈可能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如今不读书的又何止演员与明星。

  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在C刊发表文章,便使得杨幂成了“白雪乌鸦”,因此上热搜、被怀疑的眼光打量,也便成了一件躲无可躲的事情。

  为此,期刊编辑部或可作更多的说明与解释,包括:学术期刊的选稿标准;明星文章质量的鉴定与入选编辑流程;对待明星文章与其他作者的选稿态度有何相同与不同;如果有更多明星文章涌来,会作何处理……

  当然,针对公众疑惑,杨幂也可以适时作出一些回应,就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给出回答,相信网友会对她的写作初衷、思路、追求等,有不少的兴趣。

  知名演员即便不倾心于学术,对学术有尊重和向往的态度,有追求和实践的尝试,就已经具有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就表演艺术而言,虽然演员更多是通过体验与表演等行为,进行实地、实质的发挥,但是如果能够掌握更多一些的理论与认知武器,相信会使他们的表演更加自信、更具深度,也有益于延长其演艺生涯。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欧洲媒体纷纷以头条新闻规格报道中乌元首通话。有欧洲媒体评论称,这是一场世界期待了已久的通话。法国总统府一名官员表示,法国“鼓励所有对话”,以促进冲突的解决,这符合国际法和乌克兰的根本利益,也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本月早些时候访问北京期间所传递的信息。

  相关报道显示,朱云此前还担任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新闻发言人,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所属广西融桂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随着黄令仪在业内知名度的提高,2000年,有关单位推荐她去参加在德国纽伦堡召开的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外界展示芯片类产品,也是德国第一次邀请我国科研人员参加。黄令仪带着研究成果来到了德国。

  “大熊猫‘小丫’没了,真的假的?”近日,关于大熊猫小丫去世的话题引发网友讨论。网友在晒出“小丫”走红的丸子头网图时,也晒出了陕西省林业局关于“小丫”去世的回复。回复显示,“小丫”于2022年6月12日死于尿毒症。

  辛敏超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任五常市委书记,后任双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黑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今年2月1日通报被查。

  尽管伦敦的对华态度还远谈不上转向——克莱弗利的论述中依然不乏充满冷战思维的陈词滥调,但他也无意中点破了英国扭曲的极不健康的政治现实:“新冷战”令一些英国人满意,而对华合作受到批判。这些年正是这股逆流推着中英关系走入歧途,走到现在的困难境地。英国首相经历了走马灯式的轮替,在对华态度上却进行了好几轮强硬加码,对中英关系造成严重伤害。

许彦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